11月8日下午就是一年一度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慰灵秋祭,典礼将在台北马场町举行,刚

小奇科普档案 2025-11-08 18:12:33

11月8日下午就是一年一度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慰灵秋祭,典礼将在台北马场町举行,刚上任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也会到场,成为首位到马场町刑场悼念红色烈士的国民党主席。 这场活动本身年年办,但郑丽文的现身让它瞬间变得不同寻常。她也是首位站上马场町,以国民党主席身份向这些历史中的“异己分子”致意的人,光是这一点,已经足够让不少人重新翻起台湾历史的那一页。 说起马场町,很多台湾人其实知道这个名字,却对它的历史知之甚少。这里曾是日本殖民时期的公共刑场,到了战后国民党接手台湾后,这里成了执行政治犯死刑的场所。 尤其在白色恐怖时期,许多因左翼思想、被指控与中共有关联的人在这里走到了人生尽头。这个地方见证了台湾几十年来政治斗争与思想压制的残酷现实。 说是“刑场”,但其实这三个字背后的含义远不止是行刑,更是一段无法跳过的政治记忆。郑丽文的出席,不只是一次纪念活动的流程安排,也不只是一次礼貌性的致意。 要知道,国民党在历史上正是白色恐怖的执行者之一,许多冤案、错案都发生在它执政时期。因此,一个国民党主席在马场町站定,面对那些曾被自己党的制度迫害的人。 这个动作本身就有点像是对历史的一种非语言回应。当然,她并没有说这是在认错或道歉,而是强调是为了“促进两岸和解”。这听起来有些跳跃,但如果把历史拉长来看,其实并不矛盾。 早在2005年,连战以国民党荣誉主席身份访问大陆时,曾邀请陈明忠到党内演讲。陈明忠是台湾少数公开承认自己曾加入中共地下组织的政治人物,还因此坐了多年牢。 连战的举动当时就被解读为一种“内部和解”的象征动作,而郑丽文这次到马场町的行为,有点像是延续那条路线,不过更直接地面对了历史中的深水区。 要知道,马场町不是演讲厅,而是真正的血迹斑斑之地,过去的政治斗争在这里落下了太多人的性命。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这个时间点要做这么一件事? 其实观察最近的两岸局势就不难理解。近年来,台湾岛内“去中国化”声音持续高涨,两岸关系也明显降温,甚至出现了断链的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作为一个标榜“九二共识”、主张和平发展路线的政党,它需要找到一种方式,重新定义自己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角色。 郑丽文出席秋祭,很可能就是想让外界看到,国民党不只是过去历史的继承者,也可以是历史反思的推动者。 当然,她的到场也不会是毫无争议的。有些绿营舆论会质疑这是不是一种“政治表演”,甚至有人会说她是在“蹭红色烈士的流量”。 但如果回到现实层面,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行动确实能引发社会对历史的再思考。对于年轻一代来说,白色恐怖常常只是课本上一章模糊的记载。 甚至连“马场町”这三个字都从未听过。而郑丽文的这一步,至少让这个地方重新进入公共视野,让“谁是当年牺牲者”“谁是当年的加害者”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比较特别的是,这件事还与最近的国际局势产生了某种呼应。比如最近德国总理在二战纪念日上重申对纳粹历史的反思责任。 这种“国家级记忆”的公开表达,已经成了现代政治成熟度的一种象征。而台湾在处理自身历史创伤时,常常陷入蓝绿对立的拉扯中。 导致真正的“记得”总是被“立场”冲淡。这次国民党的动作,虽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次接近正常政治文明的尝试。 郑丽文之后会不会继续推动类似的历史性动作,目前还很难说。但马场町这一站,她已经留下了一个值得被记录的足迹。这不是一场胜利,也不是一场忏悔,它更像是一个不怕被质疑的选择。 至于未来台湾社会能不能在类似的举动中找到更多共识,那就要看接下来的局势怎么走了。至少在这个11月的下午,有一些过去被压着不讲的故事,再次被摆到了阳光下。

0 阅读:50
小奇科普档案

小奇科普档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