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也许你也会发疯。[给你小心心]

轩叔观察 2025-11-11 10:11:31

为什么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在,也许你也会发疯。[给你小心心] 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五十四岁的范进先是一愣,随后拍手大笑,喊着“我中了”就往门外跑,一不小心跌进水塘,爬起来时满头满脸都是污泥。 这个在《儒林外史》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其实是一个读书人三十多年心酸经历的结果。 在中举之前,范进的生活确实艰难,他考了二十多次才成为秀才,到了五十多岁仍然没有稳定收入,需要依靠妻子和年迈的母亲维持生计。 家里时常缺少粮食,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衣服破旧得几乎无法穿着见人,他的岳父胡屠户对他态度恶劣,经常责骂他,周围的邻居也大多对他冷眼相待。 这样长期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让范进的心理状态变得十分脆弱。 中举的消息之所以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是因为举人身份在当时的价值不容小觑。 一旦中举,就可以免除各种劳役和赋税,在法律方面享有特殊保护,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做官的资格。 现实的变化更加明显,曾经看不起范进的张乡绅主动前来拜访,亲切地称兄道弟,还赠送了五十两银子和一座宅院。 之前经常辱骂他的胡屠户,态度完全转变,开始称赞他是文曲星下凡,邻居们也纷纷前来示好。 这种突如其来的身份转变,让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范进一时难以承受。 如果用现代社会的视角来理解,中举相当于通过了高级公务员考试,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资格。 范进后来担任的“山东学道”,其职责类似于现在的省教育厅长,不仅待遇优厚,还掌管着整个省份的教育事务和人才选拔。 但令人深思的是,能够熟练应对科举考试的范进,在知识储备上却存在明显不足,甚至连苏轼这样的文学大家都不了解。 范进的经历是当时众多读书人的真实写照,无数人将毕生精力投入科举考试,成功者平步青云,失败者潦倒终生。 这种极端的人才选拔方式,对读书人的心理造成了深远影响。 回过头来看范进中举后的失常表现,表面上是喜悦过度,实际上是他长期承受压力后的一次总爆发,也包含着对即将面临的新责任的惶恐。 从贫困书生到地方要员,这种跨越不仅改变了社会地位,更意味着整个人生轨迹的重新开始。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范进的经历提醒我们:在努力追求成功的同时,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同样重要。 面对人生的各种转折,我们需要既保持进取心,又维持内心的稳定。 范进中举这事儿,网友们的评论也是五花八门,特别有意思。 “这就好比一个54岁的老北漂,连续20多年考研失败,突然一天被告知不仅北大清华随便挑,还直接任命为教育部部长,年薪千万起步,以前对你爱答不理的村支书现在见你都点头哈腰。” “这种从地狱直冲云霄的过山车体验,巨大的心理落差,喜悦、委屈、压力一下子全涌上来,大脑瞬间‘短路’太可以理解了。” “范进这心理素质其实远超常人,能在一个目标上死磕30多年,屡败屡战,这抗压能力,放现在绝对是顶级投资人喜欢的特质!” “以前觉得范进是笑话,现在觉得自己才是笑话,35岁就被嫌‘老’,人家54岁才刚起步,这找谁说理去?” “以前觉得他疯是脆弱,现在看,那是突然被天大的责任和富贵砸晕后的正常反应。” “一个靠八股文上位、连基本文化常识都欠缺的人,却要掌管一省教育和人才选拔,这不仅是范进的个人悲剧,更是整个选人制度的荒诞。” 如果你像范进一样,寒窗苦读三十多年,在社会底层受尽白眼,突然得到一个能彻底改变你和家族命运、但责任巨大且可能超出你能力范围的职位。 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是狂喜,是恐惧,还是会和他一样瞬间“懵圈”呢? 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真实想法吧!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0 阅读:27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