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袁世凯花1万两白银给慈禧买了辆进口汽车,慈禧问了一句话:"这车跑得这

轩叔观察 2025-11-11 17:11:24

1902年,袁世凯花1万两白银给慈禧买了辆进口汽车,慈禧问了一句话:"这车跑得这么快,要吃许多草吧?"全场鸦雀无声。[给你小心心] 1902年,袁世凯托人从香港运来一件稀罕物,一辆不用马拉就能跑的汽车。 当这个铁家伙在紫禁城里发出轰鸣声时,慈禧太后好奇地绕着它转了两圈,最后忍不住问道:“它跑这么快,得吃多少草?” 这句看似可笑的话,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古老帝国面对新时代的茫然。 这辆车的来历颇有渊源,就在前一年,慈禧刚从西安避难回京,袁世凯精心安排了专列和西洋乐队迎接,还备足百万两白银作为孝敬。 这番用心很快得到回报,他顺利从代理直隶总督转为实任,这份厚礼让他尝到甜头,于是在慈禧六十八岁大寿时,他决心再送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礼物。 这辆来自美国的图利亚牌汽车,木质车身配着铜制车灯,最高时速不过十九公里,但在当时,这已是顶尖科技的代表。 当汽车运抵颐和园时,所有人都被这个会自己移动的铁盒子吸引住了,慈禧兴致勃勃地表示要试坐,却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整个紫禁城竟找不出一个会开车的人。 原本演示操作的洋人司机因宫规所限不能久留,两名太监自告奋勇要试试,却被大臣们慌忙拦住,毕竟谁也不敢让太后冒这个险。 犹豫再三,慈禧终究没敢踏上那辆不用马拉的车,这个细节很值得玩味,一个能掌控整个帝国的统治者,却不敢尝试新式交通工具。 后来民间流传着各种轶闻,有的说慈禧命令司机跪着开车,有的传太监酒后驾车撞了墙。 但据清宫档案记载,实际情况朴素得多:这辆车因为无人敢开,最后被默默闲置在颐和园的角落里。 就像很多新鲜事物一样,它在好奇与恐惧的交织中,渐渐被遗忘。 同一时期,走遍世界的康有为在书里描述汽车时,都用“飙驰电驶,一往无前”这样的字眼,字里行间透着对失控的担忧。 当知识分子尚且如此,深居宫中的统治者自然更难信任这个铁家伙。 这辆被遗忘的汽车在颐和园静静停放了近百年,直到研究人员仔细考证,才发现它竟是美国图利亚公司1896年的产品,全球仅此一辆完好保存。 1976年,德国奔驰公司曾提出用十辆最新款轿车交换,被中方婉言谢绝,如今它仍陈列在德园,斑驳的车身上刻满了时光的痕迹。 当时的世界正在飞速前进,福特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汽车,而紫禁城里的统治者却连试坐的勇气都没有。 这种对新技术既好奇又抗拒的矛盾心态,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后续几十年的坎坷历程。 如今我们站在颐和园里凝视这辆老爷车,锈迹斑斑的车轮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个未完成的起点,它提醒我们,面对新时代的来临,开放的眼光和尝试的勇气,永远比完美的准备更加重要。 网友们看到这个故事后,感慨万千。 “要我说啊,这事儿不能全怪慈禧老佛爷,那时候汽车刚发明没几年,全世界见过的人都没几个。” “就像现在要是突然来个外星飞船,咱们第一反应估计也是问‘它用什么燃料’这种傻问题。” “这不就是最早的‘差生文具多’吗?工具是先进了,可思想还停留在马车时代。” “理解慈禧,要是我第一次见汽车,估计会问它要不要喝水呢!” “晚清的中国就是这样,外面世界日新月异,咱们还关起门来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 “袁世凯送车是表忠心,慈禧收车却用不了,这不就是当时中国处境的缩影吗?新技术是引进了,可旧观念不改变,再好的东西也只能当摆设。” 如果当年慈禧真的接受了这辆汽车,并且坐着它到处巡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会不会有所不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信息来源: 《慈禧的那辆车是不是"奔驰二代"?》·中国新闻网·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