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其实俄罗斯不是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而是俄乌这仗打久了,早就成了烧钱又耗人的大坑,用雇佣兵是更实在的选择。 说起俄乌冲突,大家都纳闷,俄罗斯那头有上百万正规军在编,为什么不全上阵,非得靠雇佣兵顶在前头?这事儿听着像笑话,但细想就明白,仗打到现在,早不是开头那股闪击的劲头,而是天天烧钱、天天拼人命的拉锯赛。俄罗斯高层算盘打得精,用雇佣兵不是没兵可用,而是为了省事儿、避风险、控成本。简单说,正规军是宝贝,留着干大事,雇佣兵呢,就当炮灰使,换地盘、拖时间,账面上划算多了。 公开数据摆在那儿,俄罗斯现役部队规模超过百万,还包括预备役和边防力量。2025年11月,普京刚签了法令,从2026年起搞全年征兵制,不再是春夏两季的季节性征召,而是全年滚动,随时拉人入伍。这政策一出,明显是为乌克兰前线补血设计的。征兵范围扩大,医疗和心理筛查也常年化,目标是每年稳稳拉15万到30万新兵进门。听起来兵源广啊,为什么还得靠外人?因为正规军不是无限资源。训练他们得花时间,花钱,还得管吃管住管医疗。战事一拖长,这些部队的损耗就成大麻烦。俄罗斯一开始派精锐上,但很快发现,损失大了,国内舆论反弹,经济也扛不住全员动员的开销。 再看这仗的本质。2022年2月开打时,俄罗斯想速战速决,坦克直扑基辅。可乌克兰扛住了,西方援助源源不断,前线从机动战变成阵地肉搏。东线巴赫穆特那种地方,几个月下来,双方扔进去成千上万的兵,地表翻了好几遍。俄罗斯官方承认,伤亡数字高得吓人,估计正规军损失已超30万。要是全靠自家部队填坑,普京得面对国内抗议浪潮。记得2022年9月那波部分动员,就闹得人心惶惶,好多人跑路国外。现在全年征兵虽能缓口气,但短期内正规军还是得精打细算,用在战略要冲,比如黑海舰队护航或导弹基地守卫。雇佣兵就不同了,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用背长期包袱。 雇佣兵这路子,俄罗斯玩得溜。瓦格纳集团是最出名的,创始人普里戈津从厨子摇身一变为军阀,靠着克里姆林宫的默许,建起这支私人武装。瓦格纳不是传统雇佣兵那么散漫,它有公司架构,签合同、发薪水,月薪两千到五千美元不等,吸引退伍兵和罪犯。为什么用他们?一来,政治上干净。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本就挨国际制裁,用正规军太显眼,雇佣兵可以甩锅,说是“志愿者”或“外国友人”。二来,灵活性高。瓦格纳在叙利亚和非洲练过手,护矿换资源,经验足。到了乌克兰,他们冲在最险的地方,巴赫穆特攻坚战就是例子,那场仗瓦格纳主力上,几个月拿下城市,但付出了两万多条命。俄罗斯借此省下自家部队,避免年轻人全军覆没。 不止瓦格纳,俄罗斯拉起七十多家私人军事公司,简称PMC,总人数估计五万上下。这些公司不受国防部直管,自己指挥,补给也自理。招人渠道广,从监狱里捞轻罪犯,许诺减刑;从中亚国家挖移民,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年轻人本想来俄打工,结果被骗签军约,扔到前线干脏活。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中亚裔士兵占俄罗斯阵亡者的四成多。俄罗斯怎么操作的?通过招聘中介,在莫斯科机场大厅发传单,许高薪保安或司机岗位,一签就是军役合同。到了地方,护照被扣,训练一周就上战场。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人也被卷进来,法国媒体报道,印度年轻人被骗去“旅游”,醒来已在顿涅茨克端枪。 更绝的是,俄罗斯还拉外援。朝鲜那边,2024年底开始派兵,首批上万精英部队,直奔库尔斯克地区帮忙排雷和守边。美联社和路透社都确认了,朝鲜士兵戴俄式头盔,用俄制武器,干工程兵的活儿。为什么朝鲜来?两国签了互防条约,交换军援,朝鲜卖炮弹给俄罗斯,顺带派人练兵。韩国情报说,朝鲜已派1.4万兵,未来可能翻倍到三万。这不光是人手补充,还帮俄罗斯分担后勤压力。库尔斯克那块儿,乌克兰去年突袭后,地雷遍野,朝鲜工兵上手快,效率高。俄罗斯官方低调承认,说他们“发挥关键作用”。这事儿一出,国际上炸锅,联合国安理会都讨论过,但俄罗斯投否决票,就这么拖着。 用雇佣兵的逻辑,说白了就是成本账。训练一个正规兵,得几个月,装备从头配,伤了残了还得养。雇佣兵呢?合同制,干完走人,死了白死,不用赔太多。俄罗斯经济虽有石油撑腰,但制裁下军费吃紧,2025年国防预算超10万亿卢布,可前线消耗更快。一枚巡航导弹几百万美元,步兵冲锋还得填人命。雇佣兵薪水虽高,但总比全动员便宜。普京的策略是“代理战争”,用PMC当缓冲,测试战术,俄罗斯正规军在后头学经验。像瓦格纳在乌克兰用无人机和地道战,练出的招数,现在正规军全盘抄。 总的来说,俄罗斯不是没兵,而是仗打成这样,用正规军太亏。雇佣兵当垫脚石,保住自家底线。这选择接地气,狠劲十足,但也暴露了军队的软肋:动员难,士气低,经济扛不住持久战。国际上制裁加码,可俄罗斯咬牙顶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