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风林事儿说 2025-11-19 00:06:47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奥运会这事儿真是今非昔比了,以前各国城市抢破头要办,现在2036年申办搞得这么冷清,9月份,他们还反馈,说对中国城市的缺席特别遗憾。上海、成都、广州这三座有实力的城市压根没提交申请,其实一点都不意外,说到底是大家终于算明白了一笔 “实在账”。 早年间办奥运是“面子工程”,能借着赛事露脸、秀肌肉,但这些年的例子早就把“烧钱黑洞”的底给揭开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办完留下80亿美元债务,那些新建的场馆后来全成了废墟,泳池里积满污水,跑道长满杂草,当地政府到现在还在为当年的冲动买单。 2020年东京奥运会更夸张,本来预算就不低,赶上疫情延期,最后花的钱比原计划翻了一倍还多,日本媒体算过账,净亏损超210亿元人民币,奥组委光处理退票和防疫就砸进去好几亿。 这些前车之鉴摆在那,上海之前特意花64万做过2036年申奥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很直接:成本太高,回报周期太长,跟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压根不搭,自然不会贸然接手。 对中国城市来说,现在早就过了靠奥运“证明自己”的阶段了。2008年北京奥运已经把咱们的组织能力、基础设施水平亮给世界看了,没必要再凑这个热闹。上海、广州、成都现在更在意的是钱要花在刀刃上。 上海把资源往科技和民生上倾斜,成都忙着筹备2025年世界运动会,粤港澳大湾区刚办完全运会,这些赛事规模适中,既能带动体育产业,又不用背上巨额包袱,比办奥运实在多了。就像成都体育局的人说的,不是没能力办,是没必要非得办奥运,毕竟几百亿砸进去办一场半个月的赛事,不如修几条地铁、建几所学校来得实在。 更关键的是,奥运会早就不是纯粹的体育盛会了,里面掺杂的东西太多,让申办城市觉得“不值当”。 欧美国家在奥运规则里占着绝对主导权,15个专门委员会里他们的代表占了55%,像马术、高尔夫这种受众极小但成本极高的项目死死占着奥运名额,而亚洲国家的优势项目却动不动就被调整。去年巴黎奥运会前,巴黎市长还公开反对俄罗斯运动员参赛,完全把体育当成了政治工具,这哪还有“公平竞技”的样子? 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队在主场居然多次遭遇争议判罚,影响晋级,这种憋屈事儿谁愿意再经历?上海、广州这些城市肯定清楚,办奥运不光要花钱,还得看别人脸色,何必自找不痛快。 国际奥委会不是没试过改革,2019年就推出新规允许联合申办,说能省三成预算,可根本没解决核心问题。 卡塔尔倒是拉着沙特、阿联酋要联合申办2036年奥运,但明眼人都知道,中东国家有石油美元撑着,普通城市根本学不来。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宁愿办世界运动会这种“小而美”的赛事,既能满足市民需求,又能带动周边体育消费,比硬扛奥运的压力划算多了。 说到底,2036年申办冷清,是大家终于从“追光环”变成了“算实账”。 上海、广州、成都的选择,其实是戳破了奥运的“皇帝新衣”——当赛事既不能带来实在收益,又要承担巨额成本和规则不公的风险时,没人愿意再当这个“冤大头”。国际奥委会与其失望,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奥运从“烫手山芋”变回真正的“香饽饽”。

0 阅读:2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