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欧洲最后悔的就是德国了吧! 不是因为中国,也不是因为美国 而是因为匈牙利。 默克尔执政那些年,德国的能源策略活得有多明白,现在就显得有多狼狈。她搞的能源转型计划虽然花钱,但从来没丢过“能源多元化”的底子,知道德国工业离了便宜能源不行,2021年的时候还靠着俄罗斯供应55%的天然气,既推进风电光伏,又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哪怕对新能源补贴踩了刹车,也没敢动传统能源的基本盘。 这种稳扎稳打的路子,让德国工业扛住了好几次国际能源波动,那时候的德国制造还握着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 可默茨上台后,为了跟着美国这个老大哥,把俄气这根重要的能源支柱砍了。嘴上说着“为和平付出代价”,实际是没算清自家的经济账。 德国90%的天然气要靠进口,俄气一断,找替代比登天还难。挪威的气早就满负荷生产了,根本加不了量;哈贝克急着跑中东找卡塔尔签长约,可人家的液化天然气早被亚洲的长期合同锁死了,能匀出来的少得可怜。 更要命的是,德国之前连个正经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码头都没有,就算买到气也运不进来。这下好了,天然气价格一路疯涨,欧洲的电价成了美国的两三倍,气价更是贵出四五倍,直接把德国工业的命门攥住了。 能源危机跟着就是产业链崩盘,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的CEO早就警告过,俄气断供会把德国经济拖进二战后最惨的危机,这话后来真应验了。巴斯夫在路德维希港的工厂不得不减产,连核心的化工品产能都砍了,因为烧不起高价气。 汽车产业更难受,本来德国车企在新能源转型上就慢了半拍,现在上游零部件企业因为能源成本飙升,要么停产要么往外迁。连德国的机床巨头埃斯维、埃马克都扛不住了,跟着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往匈牙利跑,因为那边能用上便宜能源,生产起来划算得多。 当然,匈牙利也是趁着德国这时候闷声发了大财。这个被欧盟骂“离经叛道”的国家,死活不跟俄气脱钩,靠着“土耳其溪”管道把俄气稳稳接到家,70%左右的天然气、80%左右的原油还从俄罗斯来,保克什核电站的技术和铀也全靠俄罗斯,连扩建都用俄罗斯的贷款和技术。 匈外长说得实在,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是物理和数学问题——没俄气,匈牙利的能源安全就是空谈。靠着低价能源,匈牙利成了产业链的“避风港”,浙江华朔、南京泉峰这些中国新能源零部件企业扎堆去建厂,生产特斯拉、比亚迪的电机壳和变速箱,德国机床企业也跟着去设备件仓库、搞技术服务,形成了新的产业集群。 2024年那阵子,匈牙利的制造业投资增速直接甩开德国一大截,靠的全是德国丢的机会。德国现在怕是越看匈牙利越窝火,当年默克尔留下的能源底子多扎实,偏要为了迎合美国瞎折腾,把自己逼到能源和产业链双重崩盘的地步。 而匈牙利不过是守住了最基本的能源需求,就捡走了德国丢掉的产业红利。这份后悔,说到底是自己选的路没走对,看着邻居靠务实策略崛起,心里能不难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