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主动进攻。”  这话一甩,日

芸霄记史 2025-11-21 11:03:36

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主动进攻。”   这话一甩,日本右翼立刻沸腾,兴奋得找不着北。它绝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直接揭开了日本隐藏了一个世纪的扩张本性。     小泉进次郎之所以敢公开喊“主动进攻”,就是因为日本早已打破战后约束,2024年日本防卫预算飙到880亿美元,占到GDP的2%,这钱直奔军工产品而去。   三菱重工的宙斯盾驱逐舰几乎是一年一艘,如今已有八艘现役,护卫舰“出云号”悄然改造成了能搭载F-35B的轻航母,F-35总采购量达到147架,比英国皇家空军还多。   更别提不断升级的武器出口政策,爱国者导弹已经卖到了美国,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些动作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延续了日本一贯的行事逻辑——在实力相对不足时,靠偷袭获取主动权。   甲午战争前,日本海军拼命扩军,在技术和火力上追平北洋水师,没等宣战,就在丰岛海面突然袭击清军运兵船“高升号”,八百多名士兵葬身大海,一战击穿对手信心,让战争天平彻底倾斜。     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兵力不过两万人,面对装备齐全的二十万东北军,竟敢半夜炸铁路嫁祸中国军队,然后趁夜进攻北大营。   在“不抵抗”命令下,四个月拿下了比日本本土大三倍的东北土地,这根本不是硬碰硬的战斗,而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偷袭夺地行动。     珍珠港事件则是偷袭传统的全球展示。美国太平洋舰队实力远超日本,但在毫无戒备的状态下,被日本六艘航母、三百多架战机凌晨突袭,两小时内损失惨重,日方却只以极小代价取得了巨大战果。   这种完全无视国际规则的方式,从根本上暴露了日本做事只追求结果、不顾过程的惯性。     战败后的日本,并没有真正反思。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时,先后六次参拜靖国神社,向供奉甲级战犯的牌位鞠躬,还说是悼念“英灵”。   教科书的改动更加直接,把“侵略中国”改成“进出中国”,甚至删掉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的内容,每年8月15日,政客只说“终战日”,避而不提“投降”,这种做法就是明显不愿承认侵略史。     如今,日本不仅在硬件上不断增强火力,还在战略上为进攻布局,新版《日美安保条约》允许美军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和英国、意大利一起研发第六代战机,看似是技术合作,实质是在提升我国周边的潜在威胁。   它的军工产能早已能独立生产F-15J战机和潜艇,只要全面启动,战机和军舰的年产量都能迅速飙升。     对日本这些动向,必须保持警惕,它的每一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性的积累。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