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月球搞大基建的日子不远了!首批“月壤砖”已随神舟21号飞船顺利返回,性状

修竹崽史册 2025-11-22 10:39:56

中国人在月球搞大基建的日子不远了!首批“月壤砖”已随神舟21号飞船顺利返回,性状良好。这些月壤砖已在天宫空间站的外部支架上挂了一年,暴露在外太空恶劣的真空、辐射和温度环境中,以验证其力学、热学和抗辐射性能。另外还有两批还在空间站上挂着,继续做2年和3年舱外暴露实验。   在空间站外面挂砖头干嘛?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宏伟的目标:未来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盖房子、建基地。   我们都知道,从地球往月球运东西,那成本是天文数字,想在月球上搞建设,最现实、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利用月球本身丰富的资源,比如遍地的月壤。   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院士的团队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们分析了“嫦娥五号”带回来的真实月壤成分,然后用模拟月壤,通过一种叫“热压烧结”的工艺,造出了这种“月壤砖”。   这次把砖送到太空,就是为了给它们来一场终极“抗压测试”,太空环境可不是闹着玩的,一边是太阳直射下接近两百摄氏度的高温,另一边是阴影里零下一百多度的极寒,再加上强烈的宇宙辐射和真空环境,任何材料都得脱层皮。   这次返回的,是第一批进行为期一年暴露实验的样品,现场检查的结果是“整体状态完好”。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它初步证明了我们制造的这种新型建材,有能力扛住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   总共有74块月壤砖被送了上去,这次回来的只是一部分,剩下的兄弟们还得在空间站外面继续“站岗”,分别要完成两年和三年的暴露实验,用更长的时间来检验它们的耐久性。   科研人员将对返回的样品进行详细的天地对比分析,研究它们在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上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为未来在月球上进行实际建造提供最直接、最宝贵的科学数据。   从这些小小的砖块上,我们能看到中国航天深谋远虑的布局,这不仅仅是一个材料科学的实验,它更是“原位资源利用”这个前沿理念的一次关键实践。   所谓“原位资源利用”,就是走到哪,就用哪的东西,月球上有什么?有月壤,有矿物,甚至可能有水冰。   我们的科学家不仅在研究怎么用月壤盖房子,还在探索怎么从月壤中提取氧气、制造水,甚至利用月壤中的特殊成分作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这一系列的技术一旦成熟,未来的月球科研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给自足,这才是长期驻留和深度探索的根本保障。   这种“月壤砖”不仅结实——抗压强度是普通红砖的三倍以上,设计上还融入了中国智慧。   它们采用了类似“榫卯”的结构,这意味着未来在月球上,机器人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进行模块化拼装,大大降低了施工的难度和对粘合剂等额外材料的依赖。   我们国家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验证在月球表面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月上制造”的月壤砖。   从地球上的模拟,到空间站的验证,再到月球上的实地打印,这一步步走得扎实而坚定,这背后展现的,不仅仅是技术的飞跃,更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战略远见和民族自信。   我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到此一游”式的探测,而是开始认真规划如何利用和开发地外资源,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拓展新的疆域。

0 阅读:49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