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确山县,一女子开车时不慎撞了行人的腿,当时因为去医院检查没有大碍,双方选择私

鸿鹄浮歌 2025-11-22 15:42:36

河南确山县,一女子开车时不慎撞了行人的腿,当时因为去医院检查没有大碍,双方选择私了。可没想到在3年后,女子的账户突然被冻结,这才知道被对方给起诉了,还索赔16万元。女子这才发现,对方居然在3年里因为腿部问题住院了119天,可当女子提出去做鉴定时,对方始终不配合。 据都市新语11月22日报道,故事要从三年前说起,那是一个普通的上午,这名女子开车途经一处路段,不慎碰到了行人的左腿。 事故后,她第一时间带对方前往医院检查,医生当场确认伤情不重,当时只是建议回家静养,看着没什么大碍,两人都觉得没有必要为这点事闹得太复杂,于是选择了“私了”处理。 她随后给了对方一笔医药费,当场口头达成和解,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样的“简单处理”会成为祸根。 事故处理完后,生活似乎恢复了平静,对于这名女子来说,那次意外早已被遗忘,她恢复了日常的忙碌:工作、生活,一切如常。 然而,三年后,女子的账户突然被冻结,甚至还收到了一纸诉状,翻看法院提交的材料,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那位行人不但病情反复,还因为腿伤住院累计长达119天。 面对突如其来的索赔和对方摆出的详细医疗记录,她感到难以置信,三年前那个医生轻描淡写的检查结果,怎么会引起后续的“严重后果”? 抱着将事情理清的态度,女子试图向对方提出司法鉴定的请求,明确受伤程度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然而让她更感到无助的是,对方始终不予配合。 不是说忙,就是借口手续没办妥,一场原本应该解决争议的鉴定,被生生拖成了扯皮。 在法庭上,女子的处境格外被动,账户被冻结后,日常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涉及开销的事情变得寸步难行。 她努力回忆和搜集三年前的那些碎片证据,比如支付记录、就诊证明、聊天记录等,但这些零星的资料能起多大作用,她自己也不知道,而对方手上的所谓就医材料,虽看起来详实,却缺乏直接证明病情与三年前事故有关的关键证据。 这场争论似乎成了“罗生门”,到底谁对谁错,一时间难以明朗,这件事被曝光后,瞬间在社交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网友对女子表达了理解和同情。 他们认为,如果当初她没有轻信口头和解,而是签订正式的书面协议,也许今天的局面会完全不同。 书面协议不但能明确双方责任,还可以在以后出现分歧时,起到最直接的法律证明作用,然而,女子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忽略了程序上的严谨性,就埋下了如今这颗“定时炸弹”。 同时,也有部分网友为伤者发声,他们指出,有些伤病确实不是当场就能看出来的,特别是像腿部这样的部位,如果恢复不好,可能出现后遗症或者其他并发症。 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他们争取合理赔偿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必须明确举证责任,证明问题确实起因于当时的事故,而不是盲目地把责任推给对方。 这场由口头协议引发的纠纷,暴露了“私了”过程中容易忽视的法律风险,面对这一局面,女子能做的只有冷静应对。 她耐心提交了自己三年前保留的那些证据,并申请了司法鉴定,以期还原真相,而法院也将依据法律规则,要求双方提供更多的有效材料,审慎裁决这场纠纷。 这场事故的后续发展还是未知数,但它已经给许多人敲响了警钟:在人生的每个意外节点面前,切勿存有侥幸心理,用规范化的处理方式规避未来的潜在麻烦,总比事后追悔莫及要明智得多。 忽视程序却相信口头协议,是这个事件最显著的教训,即使事故看似轻微,处理时写下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书,也是对双方的一种保障。 无论是赔偿金额、责任归属,还是对后续问题的约定,都值得被详细记录,而一旦涉及人身伤害,更应及时固定证据,保存对于赔偿立证明显益处的各种病历、监控等,以防事件发酵给自己或者对方带来二次伤害。 信源:都市新语2025-11-22——女子开车撞到路人,一个月被撞女子报警,三年后起诉要求索赔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