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辽宁葫芦岛,一女子去海边游玩,突然看到好几个人在往海里倒东西,本以为

鸿鹄浮歌 2025-11-22 16:42:33

“活久见!”辽宁葫芦岛,一女子去海边游玩,突然看到好几个人在往海里倒东西,本以为他们是在喂鱼,结果走近一看,竟然是往海里倒大米,听他们嘴上不停地碎碎念,才明白过来,这是“放生”大米呢!网友:这是认真的吗? 据第一现场11月22日报道, 一名女子在辽宁葫芦岛海边游玩时,发现了一幕让人疑惑的画面,远远地,她看到几个人围着几袋东西往海里倒,白花花的东西洒进海水里,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本以为是在喂鱼,但再靠近一些,一眼瞥见散开的粒状物,一下子愣住了,那些被倒进海里的,居然是常见的袋装大米。 这些参与倒米的人动作熟练,看起来轻车熟路,他们小心地将米倒入海中,脸上满是虔诚的神态,一边忙活一边似乎在进行某种仪式。 这一幕着实让女子感到困惑,就算是“喂鱼”,也不至于拿大米吧?不解之余,她随手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几袋大米“撒入大海”的诡异场面,上传到社交平台。 不料,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网友们的评论几乎炸开了锅,这场奇特的“放生大米”行为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调侃道:“这是给鱼开伙食了?煮一锅米饭再加点海藻是不是更贴心?” 还有人吐槽:“海洋生态不需要这么‘热心’,大米进了海水只会添麻烦。” 更多理性的声音则直指问题本质,这其实是错位的善意,一些环保人士解释称,大米进入海水后,会被微生物迅速发酵,分解时消耗大量水中的氧气,对局部水域的生态平衡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威胁水中生物的正常生存。 随着事件被更多人关注,当地的海洋与渔业部门也很快作出回应,确认此次行为属个人自发进行,并非官方组织。 然而,官方明确表示,这种行为无异于浪费粮食,同时可能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应当及时制止。 事实上,“放生”行为被赋予许多人的美好愿景,但近年来,类似葫芦岛“放生大米”这种荒唐的方式却屡屡引发热议。 广东曾经有人往海里倒矿泉水,山东的水库旁也发生过某些人将一箱箱瓶装水打开后倒入库中,号称“拯救水里的生灵”。 更有人往海里倾倒馒头、牛奶,甚至蔬菜等奇怪的物品,理由都是“放生”或“积德”,乍看之下,这些做法似乎充满善意,实际效果却不容乐观。 不仅没有帮助水中生物,反而污染了环境,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更离谱的是,一些人还放生外来物种乃至毒蛇等危险生物,带来严重的生态危害乃至社会安全问题。 早前广州白云湖曾接连发现外来鱼类鳄雀鳝,这种鱼类生性凶猛,在本地没有天敌,几乎吞食其他鱼类,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最终,相关部门耗费了大量资源,才将这类外来生物清理干净,然而,这样的例子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继续进行“特殊放生”,因为他们从未以科学的角度去衡量这些行为的后果。 经过多方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些看似“善意”的举动背后,更多是对放生行为的误解与盲目,一些人认为,只要将东西投放到自然环境中就是“行善”,不论选择的投放物品是否合适,地点是否得当,也完全不考虑环境系统的承受能力。 更有甚者,将放生看作“一种积功德的捷径”,认为越稀罕、越特别的放生方式就越能积攒福报,然而,真正的放生并不是这种“盲撒盲投”,它需要建立在科学认知和保护生态的基础上。 投放不合适的物品不仅浪费资源,更扰乱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像葫芦岛的这次“放生大米”行为,如果换一种思路,能够将多余粮食捐给贫困地区或食物银行,用以帮助真正需要的人,才是更有意义的善举。 我们必须明白,无意义、缺乏科学依据的所谓善行,到头来只沦为破坏性的行为,既不能行善,也只是一场自我感动。 保护环境和敬畏自然,是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但这种责任感更应包含科学的视角和理性的态度,葫芦岛的这一事件或许能给我们提个醒:盲目行善,只会让善意变质。 真正的善心不仅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去传递,还需要深思如何对自然、社会真正长期有益,保护自然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每个心怀善念的人都能以科学、理性的方式去行动,将善意用在切实需要的地方,这才是真正的积德行善。 信源:第一现场2025-11-22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