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味已经越来越浓了,现在不光是黄海和东海进行军事演习。 山东的大医院又跟着搞批量伤演练,这根本不是巧合,每一步都是对着实实在在的风险来的。 日常医院接的都是单个病人,头疼脑热、骨折手术,哪用得着“批量”这个说法? 能让医院专门暂停部分常规诊疗,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搞大规模集中救治演练,必然是冲着短时间内涌来几十个、上百个伤员的极端情况去的,这种场景里,要么是海上舰艇遇袭、边境冲突升级后的战场伤员扎堆,枪伤、炸伤、烧伤、复合伤集中出现,要么是大规模群体性事故,普通医疗流程根本扛不住。 所以演练时特意模拟了“多伤情叠加、多伤员同时到院”的场景:医护人员戴着头盔式对讲机快速分流,清创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同步运转,连担架搬运的路线都精确到米,就是要提前练熟批量接收、分类救治、快速转运的全套流程,确保真遇到事不慌神。 要搞懂这事儿的门道,先得看山东的位置有多关键,作为东部沿海的门户,山东北接渤海、南临黄海,半岛尖端直面日韩,既是进出渤海的咽喉要道,也是拱卫京津、支援台海的战略支点。 从地图上看,山东威海到韩国首尔的海上距离不过几百公里,青岛港是北方重要的军事和民用港口,一旦周边局势生变,不管是海上摩擦升级,还是邻近区域出现异动,山东都可能成为最先承压的区域,前线伤员救治、后方医疗保障的需求随时可能爆发。 更别说山东境内还有多个军事基地和海防哨所,批量伤员救治的压力比其他省份更直接,这种战略要地,自然要先把医疗应急的底子打牢,不打无准备之仗。 你以为就山东省立医院一家动了?这种级别的演练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实际上,山东全省17市的三甲医院都在同步推进类似训练,仅济南、青岛、烟台这三个沿海城市,就有12家三甲医院完成了批量伤救治标准化演练。 急救通道专门设置“军伤优先”标识,重症监护室预留30%床位专门应对批量伤员,血库提前储备O型血等通用血型超常规量,跨医院转诊启用直升机和专用急救车队,30分钟内可完成重症伤员转运。 更关键的是,医院还联合当地驻军医院开展协同演练,军医和地方医护人员混编分组,熟悉彼此的救治流程和设备操作,说白了,这是整个医疗体系在切换“战时模式”,不是某家医院的心血来潮,而是全国应急保障网络的前沿布局。 有人可能觉得“是不是太紧张了”,但咱得看实际情况,海军今年入列的“吉祥方舟”号医院船,作为我国最先进的万吨级远洋医院船,已经部署在黄海海域,这船可不是摆样子的——8间手术间里包含2间千级洁净手术室,能同时开展多台复杂手术,还加装了PCR实验室和扩建的隔离病房,既能处理枪伤、炸伤等战伤,还能应对传染病风险,完全是一座移动的三级甲等医院。 看看日本最近的动作:首相发表涉台挑衅言论,还想修改“无核三原则”允许核动力舰艇停靠;陆上自卫队组建7个岸舰导弹联队,要换装射程1000公里的巡航导弹;“出云”号准航母正在改造滑跃跑道,未来能搭载F-35B隐身舰载机;弹药储备预算两年内猛增4倍,还要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这些动作哪是“自卫”,分明是在磨刀霍霍,现在警钟重新敲响,不提前准备才是真的傻。 还有人担心“是不是要打仗了”,这种焦虑完全没必要,这些年国家在军事上砸了多少真金白银,山东舰、福建舰相继下水,歼-20、歼-35战机批量列装,东风系列导弹形成全方位威慑,海防线上的雷达和防空系统24小时待命,早就不是当年被动挨打的样子了。 搞军事演习不是要主动挑事,是为了展示“能打仗、打胜仗”的底气;搞医疗演练也不是盼着出事,是为了确保“能救治、救得好”的底线,提前把预案做足,把能力练强,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慌不乱,这是对老百姓最实在的保护。 咱普通老百姓不用瞎琢磨,该上班上班,该过日子过日子,但也得明白,国家做的这些准备不是多余的,山东作为医疗应急的前沿,背后有全国的资源支撑:应急管理部的医疗物资储备库在山东设有3个分库,储备了超5万套急救包、2000台便携式呼吸机;周边省份的三甲医院组建了“医疗支援预备队”,4小时内可跨区域驰援;甚至铁路部门都专门制定了“伤员转运专列”预案,确保大规模伤员能快速分流。 和平从来不是靠祈祷来的,而是靠实力撑起来的,军事上的硬实力加上医疗、后勤的软实力,才是咱安身立命的底气,现在的这些动作,说白了就是告诉某些势力:别想着挑衅,咱不仅能守得住国土,还能护得住百姓,任何风险来了都有办法应对。 你觉得日本的军事动作会不会进一步升级?山东作为前沿阵地,还会在哪些领域强化准备?这波全方位保障能让你放心吗?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