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不怕,甚至期待再次跟中国发生战争?因为日本设想的是中日发生战争后的战场要么在中国境内,要么在朝鲜半岛,不是在日本本土,一千多年来都是如此。 回溯历史,第一次跟中国正面对决就选在了朝鲜旁边的白江口,公元663年那场海战,唐军以少胜多,将日本水师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焚毁倭船四百余艘,可即便输得这么惨,日本也没放弃"战场外移"的执念,反而转头向唐朝派遣唐使,表面上虚心学习,暗地里却在琢磨如何把扩张的跳板架得更远。 后来元朝忽必烈两次调集大军征日,第一次派出三万蒙古高丽联军,第二次更是集结了十四万大军,结果两次都因遭遇台风舰队覆灭,这"神风"传说给了日本极大的心理暗示,仿佛老天爷都在帮他们守护本土。 从那以后,日本的野心像野草般疯长,再也按捺不住向外扩张的欲望,把"祸水外引"当成了军事战略的核心逻辑。 几百年前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二话不说就派二十万大军进攻朝鲜,扬言要"直捣大明,迁都北京",把朝鲜半岛当成了进攻中国的垫脚石,这场战争打了七年,朝鲜半岛尸横遍野,最终在中朝联军打击下才草草收场。 到了甲午战争,日本又借朝鲜东学党起义大做文章,顺势挑起战事,黄海海战中击溃北洋水师,最终不仅霸占了朝鲜,还从中国掠走了台湾、澎湖列岛,榨取了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这相当于清朝三年的财政收入,日本用这笔钱大力发展军工,为后来全面侵华埋下伏笔。 再到抗日战争,更是直接把战火烧到中国腹地,南京大屠杀中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平民惨遭屠戮,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华北平原的"三光政策"让无数村庄变成废墟,这些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日本至今都没真正忏悔过,反而在教科书里淡化侵略历史,把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 日本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地设想,很大程度上多亏了它的地理条件,四面环海的岛国地形,成了天然的屏障,近代以前几乎没遭遇过外敌登陆本土的威胁,历史上不管是谁想打日本,都得付出惨痛代价,元朝那两次征日,十几万大军葬身鱼腹就是明证。这种"外来进攻必败"的印象,深深烙印在日本人的认知里。 到了现代,他们更是把这种地理优势玩到极致,在西南诸岛修建了大量军事基地,部署爱国者导弹和雷达站,试图将第一岛链打造成"防波堤",把可能的战场阻挡在本土之外,这种地理侥幸心理,让他们始终觉得战火只会烧在别人的土地上。 如今的日本更是变本加厉,抱上美国的大腿后,愈发巩固了这种"战场外移"的想法,美日同盟成了他们的"护身符",借着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日本不断加强自身军事实力,2025年更是砸下重金,计划投入1087亿日元跟英国、意大利合研下一代隐形战机,还要花198亿日元量产射程超1000公里的远程导弹,甚至在预算里列入2391亿日元用于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这些武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为了在远离本土的地方跟中国叫板。 他们还频繁跟美国搞"利剑""东方之盾"等联合军演,2024年更是出动了30艘舰艇、200架战机,演习科目直指"夺岛作战",把军事触角公然伸向台海和南海,右翼智库更是明目张胆地搞台海危机兵棋推演,模拟"介入台海冲突"的场景,甚至叫嚣"能在三周内夺取制空权",算盘珠子都快崩到脸上了。 更可气的是,日本的生存焦虑让他们对大陆的资源和土地垂涎三尺,本土73%都是山地,可耕地面积只占12%,石油、天然气几乎全靠进口,稀土等关键矿产90%依赖中国供应,这种先天不足让他们始终对中国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虎视眈眈。 在他们看来,只要能把战场设在境外,既能通过战争掠夺资源,又能保全本土工业基础,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就像二战时他们抢占东北的煤矿、铁矿,掠夺华北的粮食,这种资源掠夺的惯性思维,至今都没从日本的战略构想中消失。 只是日本忘了,时代早就变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国防实力今非昔比。我们有辽宁舰、山东舰双航母编队,有射程覆盖日本全境的东风导弹,有能在台海周边形成立体防御的歼-20战机,别说把战场引到中国境内,就算是在周边海域,日本那点军事力量也未必能占到便宜。 他们花重金研发的远程导弹,射程刚过1000公里,可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早就突破了2000公里;他们跟美国搞联合军演,可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已经能让第一岛链内的军事目标无处遁形。 日本抱着老掉牙的侥幸心理,跟着美国在亚太煽风点火,迟早会引火烧身,一旦真的爆发冲突,他们精心构建的"西南诸岛防御链"会第一个被摧毁,本土的军工厂、核电站都将成为打击目标。 你说,日本这种执迷不悟的野心,最终会让他们付出怎样的代价?要是真的爆发冲突,他们还能保住本土不被战火波及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