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的原因就在于集体农庄是真养懒汉。因为集体农庄不

欣欣南宫钦 2025-11-23 22:54:01

苏联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严重依赖进口的原因就在于集体农庄是真养懒汉。因为集体农庄不管是认真工作还是摸鱼,都会发工资,而且不会扣钱或者罚款。至于开除摸鱼的社员,这是不可能的。苏联因为缺少人口,并不缺少工作机会,“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这个道理在苏联行不通。 苏联从1920年代末开始搞集体化,本意是想把小农经济改造成大生产模式,好支撑工业化。斯大林那时候推行这个政策,强制把农民的土地、牲畜和工具都收上来,组建集体农庄。到1937年,全国农户超过九成都进了集体农庄。这套体系表面上看是公有化,实际操作中农民成了名义上的集体成员,干活儿拿工分,收入基本固定。国家定计划,农庄完成任务就分点奖金,但核心问题是劳动和回报脱节。农民不管多卖力,工资就那么点;偷懒也没人真管,因为开除人手在苏联难上加难。那时候国家劳动力短缺,城市工厂、矿山到处招人,工资不比农庄低。谁要是不想干了,随时能跳槽去别处,农庄主席根本留不住人。这就导致大家心态散漫,干活儿就图混日子。 集体农庄的低效不是空穴来风。官方数据和西方分析都显示,集体农庄的产量增长跟不上人口膨胀。1950年代,苏联城市人口翻倍,粮食需求暴涨,但农庄生产效率卡在那儿动不了。赫鲁晓夫上台后想扭转局面,1954年推出开垦处女地运动,在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翻耕上千万公顷草原。第一年产量确实蹿升,1956年谷物收成达到1.25亿吨,新地贡献一半多。可好景不长,土壤风蚀、干旱频发,加上机械跟不上,产量很快就回落。1963年大旱,谷物只收1.075亿吨,比1958年峰值低两成。赫鲁晓夫还取消机器拖拉机站,把设备直接下放到农庄,希望农庄自己管自己,结果监督更松,设备闲置和损坏率高。农庄里,拖拉机坏了就报废,等国家补新;化肥撒偏了也没人追责。奖励制度也走样,年底奖金和进口家电、地毯啥的,全凭报表数字,实际产量虚报成风。农民知道,认真耕种和糊弄过去,收入差不多,何必费劲? 这套机制养出的就是懒汉心态。集体农庄的工分制,按出勤算分,不管质量高低。农民早上去田里转一圈,下午就回家歇着,国家还得发工资。罚款?不存在的,因为人手紧缺,开除一个,别人更不干了。苏联不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多劳多得”,农庄里人人平等地穷。私人小块地倒是例外,那块地占耕地不到3%,却产出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因为农民自己种,卖了还能赚外快。谷物亩产是集体田的两三倍,蔬菜肉类更高。可国家不许扩大私人地,怕影响集体化。结果呢?农庄主力部队低产,整体粮食供应跟不上。1960年代,苏联开始大规模进口谷物,从加拿大、美国买,1972年一次买28百万吨,创纪录。勃列日涅夫时期继承了这摊子事儿,提高收购价50%,想刺激生产,可工分制没改,激励还是弱。农庄债务堆积,设备老化,运输存储损失高达四分之一。1970年代初,谷物产量徘徊在1.5亿吨,消费却要2亿吨,缺口全靠外汇填。石油出口赚了美元,才勉强买得起粮,可这也暴露了农业的软肋。 人口因素加剧了问题。苏联战后人口少,劳动力金贵。集体农庄不像工厂,能随时换人。农民要跳槽,城市欢迎,远东重工业区工资更高,还发补贴。农庄主席抱怨人手流失,可国家政策就是稳住农村,不敢乱扣工资。结果,农庄里摸鱼成风,生产积极性低。机械化本该是亮点,苏联从西欧进口拖拉机、飞机撒肥,可维护差劲,坏了就扔。农庄没产权意识,设备归集体,谁管坏了赔钱?事故只要没人伤亡,就大事化小。化肥飞机撒歪了,风一吹飘河里,也没人问责。官方承认,集体农庄的劳动生产率比私人农低20-30%。西方情报评估,苏联谷物亩产落后美国四成。勃列日涅夫时代,进口谷物年均40-45百万吨,1980年代消费需求2.4亿吨,产量顶多1.8亿吨。城市口粮定量32公斤/月,全靠进口补窟窿。外汇从石油来,可油价波动大,农业依赖进口成了定时炸弹。 集体农庄制度把农民和土地绑死,收入固定,风险国家扛,可回报不匹配。农民算账清楚:多干一天,工分多点,可奖金分摊到人头上,蚊子腿儿不值当。偷懒了,工资照发,还省力气。国家想罚?罚不起,人跑了农庄瘫痪。苏联人口政策鼓励生育,可战后缺口大,农村年轻人往城里涌,农庄老龄化严重。远东开发,工资翻倍,农庄留不住青壮。结果,农庄生产力停滞,粮食自给率跌到谷底。1980年代初,戈尔巴乔夫试着改,允许家庭承包,延长租期,可官僚阻力大,落实慢。农庄债务如山,设备短缺,进口船还在黑海卸粮。 1991年苏联解体,集体农庄这套体系崩盘。俄罗斯联邦马上改制,集体农庄变股份农场或私人农场。土地法让社员拿产权证,明确主人。拖拉机终于有人爱惜,坏了自掏腰包修。不到十年,产量回升,自给有余。1998年俄罗斯首出口谷物,卡车从罗斯托夫港拉货去欧洲。私人农场兴起,亩产翻番,市场机制让劳动和收益挂钩。以前每年花几十亿刀买粮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0 阅读:0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