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孩子试戴金手镯,戴了不到10秒拿下来,遭店员索赔1000元!店员:手镯被你戴变形了!民警怒怼店员:“太离谱,想钱想疯了吗?这样讹人!”网友:这个民警给力,没有和稀泥!没有报案打半折! 这事发生在 11 月 12 日,一位宝妈带着孩子逛商场,走进了中国黄金的门店,看着柜台里的黄金手镯,宝妈想着给孩子试试款式,就请店员拿了一只出来。 镯子尺寸偏大套在孩子手腕上松松垮垮的,宝妈怕不合适,前后也就戴了不到 10 秒,就赶紧取了下来准备还给店员,可谁能想到就是这短短 10 秒钟,麻烦突然找上门来。 店员接过手镯突然脸色一变,指着镯子说 “你给戴变形了”,张口就要宝妈赔偿 1000 元,宝妈当场就懵了,自己明明没用力,就轻轻戴了一下又取下怎么可能变形?她反复解释可店员根本不听,一口咬定是孩子试戴造成的损伤,还拦在门口不让她们母子离开,非要赔钱才能走。 好好的逛街变成了 “被索赔”,还被强行阻拦,宝妈又急又气没办法只能选择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后,先查看了那只被说 “变形” 的手镯,发现所谓的 “损伤” 微乎其微,就算真要修复,成本也低得可怜,再听了宝妈和店员各自的说法,民警当场就怒了,直接怼了店员一句:“太离谱,想钱想疯了吗?这样讹人!” 这句话真是说到了大家心坎里,也让宝妈悬着的心落了地,要知道黄金饰品本身质地偏软,试戴是再正常不过的消费环节,哪有戴 10 秒就索赔 1000 元的道理? 如果真的娇气到碰一下就坏,商家要么该提前明确告知风险,要么就不该拿出来让顾客试戴,怎么能事后突然翻脸,把责任全推给消费者? 其实这种 “试戴索赔” 的糟心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今年 6 月四川成都就有位顾客,在店员全程陪同下试戴黄金项链,结果被指责弄坏了卡扣,被要求赔偿 1800 元。 虽然后来监管部门介入,认定商家拿不出确凿证据责令停止索赔,但这种把试戴变成 “踩雷” 的操作,在黄金行业里似乎越来越常见。 为啥店员会变得这么 “敏感” 甚至激进?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从去年年底开始,国际金价一路上涨,今年 4 月更是涨到了每克 600 元以上,金价贵了买的人少了,门店成交难,不少商家就调整了店员的薪酬结构,提成直接和成交额挂钩。 业绩压力一大,有些店员就动了歪心思,把试戴时的一点点小瑕疵,当成了转嫁风险、弥补业绩的 “机会”,更让人无语的是,很多门店试戴前根本不提醒消费者 “黄金质地软,可能容易变形”,也不张贴任何试戴须知,等出了点小问题就立刻翻脸要钱。 根据消协去年 7 月的抽查,全国 60 家黄金门店里,主动做试戴风险提示的还不到三成,这种 “先不设防,事后伏击” 的套路,就是利用消费者不懂专业鉴定、不想惹麻烦的心理,变相 “讹钱”。 也正因为这样,黄金珠宝行业的投诉量最近暴增,去年一年的投诉量就比之前涨了 136.28%,涉案金额快一个亿了。想想看,多少消费者和这位宝妈一样,本来是带着信任进店,结果却遭遇这种糟心事,没地方说理,只能吃哑巴亏。 好在这次有民警撑腰,没让商家的套路得逞,网友们看到这事儿后,都纷纷为民警点赞:“这才是为民做主,没有和稀泥让消费者让步,也没有搞什么‘报案打半折’的荒唐操作”“店员真是想钱想疯了,10 秒索赔 1000,这和敲诈有啥区别?” 其实大家气愤的不只是这 1000 元的索赔,更是商家对消费者信任的践踏,黄金再贵重也重不过人心,生意再难做也不能靠 “讹人” 赚钱,消费者敢伸手试戴,是相信品牌的信誉,可如果连这份基本的信任都要被利用,那柜台里的黄金再闪耀,也照不亮商家难看的吃相。 (信息来源:环球网——小孩试戴金镯10秒被索赔1000元?中国黄金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