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报废也不求助中国,俄罗斯可能开启无航母时代,这可是五常第一个没有航母的国家!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1-27 11:56:45

宁可报废也不求助中国,俄罗斯可能开启无航母时代,这可是五常第一个没有航母的国家!俄罗斯这艘老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本来是苏联海军的骄傲,现在却卡在船坞里八年多,维修事故不断,成本直线上升到1000亿卢布以上。明明中国航母技术突飞猛进,从辽宁舰到福建舰都玩得转,为什么俄罗斯就是不开口求援?   2017年2月,刚打完叙利亚战争的库兹涅佐夫号,冒着黑烟驶入摩尔曼斯克35号船厂,谁能想到,这一停就成了“无限期休假”,原本2022年完工的承诺,如今成了国际社会的笑谈。   最惨的是2018年10月,承载它的PD-50浮船坞突然沉没,150吨的起重机像砸蛋糕一样砸在甲板上,5米长的裂口直接露出生锈的钢梁,当时在场的工人说“看着就像艘要沉的废船”。   2019年12月的大火更狠,焊接火花窜进通风管,500平米的舱室烧了12小时,舰载雷达、通信系统全成了焦炭,连锅炉都被烤得变形,维修负责人当场被撤职。   到了2025年7月,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的报告更扎心:维修费用从最初600亿卢布飙到3500亿,相当于30亿美元,够买2艘新型护卫舰,可舰体老化率已经超过60%,就算修好了也撑不过5年。   更讽刺的是,这艘航母的“老毛病”从来没断过。2016年赴叙利亚途中,英吉利海峡的北约舰机拍它黑烟滚滚,拖尾长达数百米,被调侃“不用雷达都能发现”;执行任务时,阻拦索两度断裂,米格-29K和苏-33接连坠海,飞行员弹射逃生时还骂“这破船早该拆了”。   反观中国,辽宁舰2024年完成中期维护后,出海部署时长创纪录;山东舰全年战备巡航超200天;福建舰2025年9月更是完成歼-35舰载机的连续12次电磁弹射测试,故障率低到0.3%,这技术连美国都羡慕。   其实俄罗斯军工界早有“求助中国”的呼声,2024年俄海军前总参谋长谢尔盖·伊申科就公开说:“中国能造福建舰,修复库兹涅佐夫号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可这话刚说完就被俄国防部约谈。   说白了,俄罗斯的顾虑比天大,当年苏联给中国输出军工技术时,瓦良格号(辽宁舰前身)还是艘没完工的空壳子,现在学生反过来比老师强,让俄罗斯低头求助,等于承认自己“江河日下”,这对骄傲了几十年的俄罗斯来说,比丢了航母还难受。   普京的“硬汉人设”也不允许这种事发生,2025年7月视察北方舰队时,他对着媒体镜头反复强调“水下核力量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全程绕开航母话题,甚至连船厂的航母模型都没看一眼。   当然,现实压力也很关键,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军费捉襟见肘,2025年国防预算的70%都用在前线,航母这种“吞金兽”一天的运营成本就够买3枚锆石导弹,而锆石导弹9马赫的速度、1000公里的射程,对付北约舰艇比航母管用多了。   更要命的是,俄罗斯造船业早就“空心化”了,黑海造船厂随苏联解体归了乌克兰,锅炉、涡轮这些核心部件断了供;本土船厂的工程师平均年龄超55岁,年轻人才全往能源行业跑,3000吨级护卫舰都造了8年,更别提航母这种超级工程。   西方的制裁更是雪上加霜,精密电子元件、特种钢材进不来,俄罗斯只能用民用芯片替代军用芯片,结果电路稳定性差,维修时多次出现短路;连焊接用的特种焊条都得从伊朗偷偷进口,质量根本没保障。   有人说俄罗斯可以学印度,买中国的舰载设备和技术,可俄罗斯心里清楚,一旦开口求助,就意味着在军工领域失去主动权,以后想摆脱依赖都难。   而且俄罗斯对中国的崛起始终带着复杂心态,既想借中国的力量对抗西方,又怕中国军工太强会威胁自己的大国地位,这种“又怕又妒”的心理,让它宁愿让航母报废,也不愿放下身段。   现在库兹涅佐夫号已经被拖到科拉湾的备用泊位,舰上的雷达、导弹发射装置被拆下来给其他舰艇用,剩下的舰体只能刷层防腐漆慢慢生锈,五常首个无航母国家的帽子,俄罗斯算是戴实了。   失去航母后,俄罗斯远洋作战能力直接腰斩,北约在黑海、北极的巡航频次翻倍,甚至有北约官员公开说“俄罗斯海军现在只剩潜艇能构成威胁”。   曾经的苏联海军何等威风,如今却连一艘航母都保不住,这种落差背后,是产业空心化的无奈,也是大国骄傲的枷锁。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22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