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没有人管?”湖北荆州,一小学生家长吐槽,因未去老师指定摊位,购买课程辅导
上瓦州杭
2023-11-28 19:47:05
“到底有没有人管?”湖北荆州,一小学生家长吐槽,因未去老师指定摊位,购买课程辅导资料,课堂上孩子被老师严厉批评,还差点挨了板子!家长:孩子很多字都不认识,感觉老师的要求,很不合理!
(来源:长江说法)
大家对学校或者老师的印象,多半都是美好的,教书育人的地方,总是能给人们的学生时代,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但也有一些学校或老师,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些阴影……
秦先生称:他上二年级的小孙子,在本学期开学后,被老师要求去学校门口的指定摊位,购买课堂上的课程辅导资料。
由于是老人带娃,记性不好,事后就将这件事情给忘了,可周一开学后,老师问谁没有购买时,秦先生的小孙子就举手,告诉老师家人忘记购买了。
仅仅因为孩子这一句话,竟然遭到了老师的严厉的批评,甚至差点挨了板子。
在学校门口,有一些专门卖辅导资料的露天摊位,秦先生说:这样的摊位就是专门卖给一二年级小学生的,而且都是老师指定的摊位。
辅导资料上的很多字和知识,孩子们都不认识,感觉这些资料买不买没有太大的用处。
但因为小孙子没有在老师指定的摊位上,买辅导资料而挨训的事情,令秦先生十分生气。
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老师,都变成了这样。
换个角度去想,既然老师指定让孩子们,去某一个摊位上买东西,那么肯定老师吃了回扣,不然老师不会指定孩子们去买。
而且一般课堂上的辅导资料,都是学生和家长自愿购买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有用就购买,感觉对孩子没有用的就可以不购买。
而现在,只要老师说了要买就必须得买,哪怕这些资料买回家之后,根本用不到也必须得买。只要不买就得在课堂上挨训,碰到脾气不好的老师,还有可能会遇到打孩子的事情。
因秦先生的小孙子在课堂上被老师严厉批评,甚至差点挨了板子,导致孩子心理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孩子甚至都不想再去学校了,看见老师就害怕。
毕竟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年纪尚小被老师批评恐吓后,心理承受能力没有那么大,每次看到老师的时候,就会害怕想起自己被训的场景。
秦先生为了能够让孩子不再被老师骂,只能去老师指定的摊位购买了课程辅导资料。
那么学校老师的行为,从法律角度出发又该如何认定呢?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1、虽然老师让孩子去指点地方,购买课程辅导材料,在没买之后,在课堂上训孩子的行为有些不妥,违背违反了职业道德。
但现在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多数校领导也都是知道的,但基本不会处罚或处理老师,因为现在很多中小学很缺老师。
小编有位朋友,她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因英语老师习惯性的打孩子,多个家长多次去学校找,但每次校长都是敷衍了事,不会给出明确的处罚或处理结果。
即便电话打到教育局举报,教育局也会把电话再打给学校,让学校处理,所以才导致现在的很多老师,都比较嚣张,因为他们知道,即便犯了一些错,学校也不敢把他们怎样。
2、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老师应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作为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把孩子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老师的行为,违背违反职业道德。
根据《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把孩子教好,但老师指点让孩子们去某个摊位购买课程辅导资料,因学生忘记没有购买,老师课堂上批评孩子的行为,违背违反职业道德。(文中皆为化名)
对于此事你是如何看待的?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