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米外一枪致命!暗杀柯克枪手非常专业,撤退动作一气呵成 在美国政治向来是把双刃剑,锋利到极致,甚至能致命。2025年9月10日中午12点10分,犹他州奥勒姆市的一场演讲原本只是保守派支持者的一次聚会,结果却变成了一场精准且致命的暗杀。 31岁的政治新星查理·柯克,在讲台上遭遇致命一枪,脖颈中弹当场身亡,枪手只开一枪,随后迅速撤离,干净利落得仿佛是从一部电影中走出来的角色。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不仅击穿了柯克的身体,也撕裂了美国本已脆弱的政治共识。 这不是一起普通的枪击案,柯克不是随便走在街头的路人,他是特朗普阵营最活跃的年轻代言人,是保守派非营利组织“美国转折点”的联合创始人,更是那种能把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喊得让年轻人也跟着起哄的“网红级政治推手”。 他出现在大学讲台上,不是为了开玩笑,而是要在年轻人中继续扩大保守主义的影响力。 而这场“证明我错了”的巡回演讲,偏偏选在了犹他山谷大学,据《盐湖城论坛报》报道,早在演讲前数日,就有学生联名要求取消他的到访。 柯克的到来,对于支持他的保守派来说,是一次“火力展示”;但对不少自由派学生而言,却像是火药桶挪到了图书馆里。枪手就是在这个夹杂着政治情绪的氛围中趁机出手,从远处屋顶一枪命中柯克颈部,随后神秘消失。 犹他州公共安全厅的负责人博·梅森说得很直白:“这不是临时起意,我们怀疑枪手从屋顶远距离射击,显示出非常熟练的狙击技巧。” 只有一枪,没有误伤,目标明确,动作迅速,这种作风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专业训练背景。甚至有人怀疑,这起暗杀是“模拟军演”级别的操作。 监控画面唯一捕捉到的,是一个穿深色衣服的身影,但模糊得像是90年代的录像带,调查人员目前仍未掌握更多线索,唯一被短暂拘留的一名男子乔治·津恩,也因“特征不符”被释放。 换句话说,枪手连影子都没留下,只留下一个正在撕裂的国家和一堆互相指责的政客。 柯克之死引发的,不只是对凶手的追捕,更像是一场政治地震,特朗普第一时间发文证实噩耗,并下令全国降半旗至9月14日傍晚。 他称这是“美国的黑暗时刻”,并毫不掩饰地把矛头指向左翼阵营,称“激进左派长期妖魔化异见者”,这番言论彻底点燃了两派情绪。 共和党人愤怒,称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暗杀”,犹他州州长斯潘塞·考克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几乎是哽咽着说:“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攻击,更是对美国宪法精神的侮辱。”而民主党这边,则普遍保持克制,谴责暴力,但也有人呼吁对枪支泛滥问题进行深度反思。 但反思归反思,市场却给出了另一种冷酷的反应。美股枪械板块在枪击案后全线飙升,投资者们像是早已习惯了类似的模式:发生暴力事件,舆论炸锅,然后枪械企业股价飞涨。 在众议院为柯克默哀的现场,原本该是庄重肃穆的时刻,却成了政治口水战的延续,保守派议员呼吁全面调查背后动机,自由派议员则试图将焦点拉回枪支立法。 讽刺的是,柯克生前最反对的,就是对枪支自由的限制,而他最终却死在一支“自由得过头”的枪口下。 更值得注意的是,柯克的死不仅点燃了右翼的怒火,也让中间派开始焦虑:如果一个公开演讲的政治人物都可以被一枪击毙,那民主制度的安全边界到底在哪里?《纽约时报》社评写道:“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死,更是一种制度信任的崩塌。” 查理·柯克的死,让美国社会再次面对一个赤裸裸的问题:我们到底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一个人在大学校园里发表观点,哪怕你再不认同,也不该是用狙击枪来“反驳”他,这不是辩论,是处决。 调查仍在继续,枪手仍在逃。联邦调查局和犹他警方都在加大搜索力度,但局势依旧扑朔迷离。更麻烦的是,这场暗杀事件并没有让人们更团结,反而让左右之争更加尖锐。 而对外观察者来说,这一事件再次验证了一个明显的趋势:美国的政治暴力已经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一种结构性风险。 从2017年国会棒球场袭击,到2022年针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未遂刺杀,再到如今的柯克之死,政治暴力的门槛越来越低,底线越来越模糊。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美国内部的撕裂状态,直接影响其对外政策的连贯性与可预测性。对中国而言,这既是风险,也是机会。但无论如何,稳定始终是硬道理。 参考资料: 特朗普悲痛下令:全美降半旗致哀!暗杀柯克枪手仍在逃,枪杀现场视频 2025-09-11 解放日报
沙特紧急删除歼20视频,但欧美网友已经炸锅:情况已这样了吗?近日,沙特阿拉伯的
【166评论】【10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