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郑丽文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过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因为她自己针对高市早苗

史鉴奇谈 2025-10-08 15:02:17

本来,郑丽文在竞选国民党主席的过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因为她自己针对高市早苗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脱口而出了一句十分负面的话。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郑丽文很可能亲手毁掉她的选情优势。目前看,国民党内将会有不少人因此而放弃对郑丽文的支持。   熟悉台湾政坛的人都知道,国民党在对日议题上一直很谨慎,既要维持两岸关系的基本盘,又要平衡和日本的互动,最怕的就是在这类敏感问题上失言。郑丽文之前能领先,靠的就是稳扎稳打的形象,结果这次突然“掉链子”,直接戳中了党内的敏感神经。   现在国民党内部已经开始有风声,不少原本打算支持她的基层党员,私下里都在重新考虑。有人觉得她太冲动,连基本的政治分寸都没拿捏住;还有人担心这话会被对手抓住把柄,不仅影响她个人选情,还会拖累整个国民党的形象。毕竟现在国民党本就处境微妙,每一步都得走得小心,没人愿意跟着一个“不定时炸弹”冒险。   看着郑丽文现在的窘境,不由得让人想起二十多年前那场改变台湾地区政治格局的选战——2004年连战和陈水扁的“总统”之争。那时候的局势,和现在郑丽文的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领先者眼看要赢,却因为意外事件翻盘,只不过当年的意外,比郑丽文的失言更离奇。   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多次民调都显示,连战和搭档宋楚瑜的支持率明显高于陈水扁、吕秀莲组合。当时蓝营支持者都觉得胜券在握,连竞选团队都开始筹备胜选后的交接事宜,氛围一片大好。   可谁都没想到,就在投票日的前一天,也就是2004年3月19日,高雄市突然传出消息——陈水扁和吕秀莲在竞选游行途中遭遇枪击。据当时的报道,两人乘坐的敞篷车经过高雄市前金区时,突然听到两声枪响,陈水扁腹部中弹,吕秀莲膝盖受伤,随后两人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这个“两颗子弹”事件一出来,整个台湾立刻陷入混乱。绿营阵营第一时间将其渲染成“蓝营迫害”,号召支持者“用选票保护陈水扁”;而蓝营这边则措手不及,既担心事件真相,又怕应对不当引发选民反感,整个竞选节奏被完全打乱。   更关键的是,事件发生后,台湾地区选举机构并没有宣布延期投票,而是按原计划在第二天举行投票。当时不少中间选民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把票投给了陈水扁;还有一些原本摇摆的选民,被绿营的情绪动员裹挟,最终改变了投票意向。   投票结果出来后,陈水扁、吕秀莲以微弱优势获胜,得票率仅比连战、宋楚瑜高出0.22个百分点,票数差距只有两万多票。这个结果让蓝营上下难以接受,连战后多次要求彻查“两颗子弹”事件真相,但最终因为各种阻力,事件真相至今仍存在诸多疑点,成了台湾政坛的一桩悬案。   当年连战的失利,让国民党失去了执掌台湾地区政权的机会,也让台湾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现在郑丽文面临的情况,虽然没有“两颗子弹”那么戏剧化,但本质上都是领先者因为自身失误或意外事件,亲手葬送了原本大好的选情。   郑丽文这次失言,比连战当年遇到的意外更“可控”,却也更能反映出她的政治素养问题。连战当年面对的是突发的暴力事件,属于不可抗力;而郑丽文是在公开场合主动发表不当言论,属于主观失误,这在选民看来更难原谅。   现在国民党内对郑丽文的质疑声越来越大,不少党内元老已经公开表示“对她的政治判断感到失望”。有媒体报道,原本承诺支持她的几个地方党部,已经开始私下接触其他候选人,准备“换船”。毕竟在选举中,“稳定”永远是选民最看重的特质之一,没人愿意把赌注压在一个容易“出岔子”的候选人身上。   更麻烦的是,郑丽文目前还没有给出一个让党内满意的回应。她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含糊其辞地表示“会注意言行”,既没有正式道歉,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会说出那句话,这种态度只会让支持者更加失望。对比当年连战团队在“两颗子弹”事件后虽然被动但仍积极应对的做法,郑丽文团队的应对显得格外笨拙。   台湾政坛向来是“一步错,步步错”,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党内选举中,一点小失误都可能被无限放大。郑丽文之前积累的优势,本就不是牢不可破,现在又出了这么大的负面新闻,后续想挽回支持率难上加难。   有人可能会说,郑丽文还有时间补救,但熟悉台湾选举节奏的人都知道,党内选举的投票周期短,选民的印象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就像2004年“两颗子弹”事件后,连战团队虽然立刻展开澄清,但选民的投票意向已经被影响,最终还是没能挽回败局。   现在国民党主席选举的投票日越来越近,其他候选人已经开始借郑丽文失言的话题造势,试图吸引原本支持她的选民。如果郑丽文不能尽快拿出有效的补救措施,她很可能会重蹈连战当年的覆辙,从领先者变成失败者,而这一切,都是她自己一句话造成的后果。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