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数量不明的导弹、核武器,现在与它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已没有取胜的把握。 中国陆军的规模和战力摆在那儿,光是现役兵力就足以撑起全域防御的骨架。这些年陆军装备更新速度肉眼可见,99A主战坦克在高原机动性测试中表现亮眼,远程火箭炮能精准覆盖百公里外目标,再配上全域作战的快反部队,任何地面挑衅都得掂量掂量。 海军的成长更让人瞩目,航母编队已经能在西太平洋常态化训练,山东舰、辽宁舰先后形成战斗力,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更是拉近了与顶尖水平的距离。驱逐舰支队一艘接一艘的新舰下水,055大驱的综合性能让美军都得认真评估。 美军在亚太部署了37.5万人兵力,占其总兵力的28%,还摆着133艘作战舰艇和2600架飞机。可这些力量分散在广阔海域,中国海军却能依托本土优势集中发力,去年南海的几次对峙中,中国舰艇的反应速度和协同能力,让美军航母不得不保持安全距离。 空军的体系作战能力早已成型,歼20隐身战机在东海曾与F-35近距离相遇,从容掌握主动权。歼16、轰6K组成的打击集群,配合预警机和加油机,能在第一岛链内构建密不透风的防空网。美军侦察机每次抵近侦察,都得面对歼11的贴身伴飞,那些近距离拦截的画面,早成了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日常烦恼”。 更让美军忌惮的是中国的导弹部队,那些型号繁多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构成了多层次的火力打击体系。它们的射程覆盖从近程到洲际的各个范围,精度更是能实现“点对点”打击,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基地,根本躲不开这种威慑。 核武器则是最后的底线,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长成竞业说得明白,中国发展核力量只为自卫,打破核垄断与核讹诈。虽然中国从不公布具体数量,但这种“不明”本身就是一种威慑,没人敢赌中国核反击的威力。 美军不是没算过账,就算它把60%的海军舰艇、55%的陆军部队和2/3的海军陆战队都摆到亚太,也未必能占到便宜。中国的区域拒止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导弹、战机、舰艇形成的立体网络,能大幅削弱美军的海空优势。 2018年中美两军关系开始持续恶化后,美军搞过不少模拟推演。结果显示,哪怕只是局部冲突,美军也得付出航母受损、基地遭打击的惨重代价,而这种损失是美国国内无法承受的。 中国的国防工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从发动机到电子设备,从舰船用钢到隐身材料,大部分核心技术都实现了国产化。这意味着一旦进入对峙状态,中国能持续保障装备供应,不用看别人脸色。 美军的盟友体系看似庞大,但真到战时未必能形成合力。欧洲国家对亚太事务兴趣不大,亚太盟友又担心被卷入冲突,上次美军想在南海搞联合军演,不少国家都找借口推脱。 中国始终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这种克制态度反而凸显了核力量的威慑价值,让美国明白军事冒险的后果不堪设想。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早就指出,美方把中国当作威胁是严重的战略误判,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话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基于实力的底气。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的判断,其实是美国军政界的共识。他们清楚,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守住底线。这种防御性的强大,恰恰让军事对抗失去了意义。 与其说美国打不赢,不如说美国输不起。军事冲突带来的连锁反应会摧毁全球供应链,美国经济本身就经不起这种冲击。更何况,中国的反制手段远不止军事层面,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反击同样能让美国疼到骨子里。 那些喊着“军事解决”的声音,要么是不懂军事,要么是别有用心。美国驻北约前大使的坦诚,反倒让人们看清了真相:中美博弈的战场从来不在硝烟里,真要动武,没有赢家。 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美把中国当作威胁是严重的战略误判
俄罗斯终于明白了,要保护俄罗斯炼油厂,什么S-300,什么S-400防空导弹都没
【2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