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居然利用中国设备生产稀土卖给美国,而这触及了中国的红线,中国祭出王牌,所有稀土设备、技术全部出口管制!没有想到,巴基斯坦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利用中国设备生产稀土向美供应,首批货物已发出。先说巴基斯坦的稀土,看着多但真能用的可不多,重稀土可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 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矿产资源,俾路支省等地埋藏大量稀土元素,储量估计达数万吨,主要包括钕、镨等轻稀土和少量重稀土。这些矿床虽规模不小,但开采加工链条薄弱,本地技术水平有限,无法实现高纯度提炼。多年来,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启动杜达尔铅锌矿等设施,总投资超过60亿美元。这些援助旨在提升巴基斯坦基础设施,促进区域贸易流通。 巴方矿区依赖中国进口的萃取机和分离设备,初步处理矿石后,才能产出浓缩物。但当地环境复杂,提纯难度高37%,缺乏完整产业链,导致实际可用量远低于储量估计。国际报告显示,巴基斯坦稀土产量仅占全球不足1%,多以原矿形式出口,附加值低下。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关键矿产领域的普遍困境:资源丰富却技术瓶颈明显,易成大国博弈棋子。 面对经济压力,巴基斯坦外汇储备下滑,转向多边融资,寻求外部投资激活矿业潜力。 9月8日,巴基斯坦边境工程组织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聚焦关键矿产开发,总额达5亿美元。该协议分三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25至2026年,优先出口现有矿物,包括锑、铜和稀土浓缩物。第二阶段涉及建加工厂,第三阶段扩展供应链整合。美国公司承诺资金和技术援助,旨在多元化稀土来源,减少对华依赖。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亲自携样品访美,与特朗普会晤,展示矿样以推动落实。协议强调绕开现有物流通道,如中国援建的瓜达尔港,转而开发新路径。这一步棋源于巴基斯坦经济困境,债务负担沉重,急需外资注入矿业。国际媒体分析,此举系巴方平衡外交的尝试,在中巴合作框架外开拓市场。但协议细节显示,巴方加工设备多源自中国,提纯工艺也借鉴中方串级萃取法,暴露技术依赖性。全球矿产贸易中,此类谅解备忘录常见,却易引发供应链敏感反应。 签约后,巴基斯坦加速矿区作业,准备首批输出,标志着南亚资源格局微妙调整。 10月上旬,卡拉奇港装载2000吨货物启航纽约,其中稀土浓缩物占比15%,主要为钕镨混合,轻稀土为主。这些材料经中国设备初步分离,纯度仅达工业级,无法满足美国军工高端需求,如F-35战机雷达所需的铽或导弹制导系统的铕。美国战略金属公司接收后,进行仓库检验,确认附加值有限,仅作为补充来源。巴基斯坦此举被视为向美方递交合作诚意,姿态积极,但实际产量受设备维护制约。全球稀土市场数据显示,轻稀土价格波动大,重稀土短缺更严峻,美国海军依赖中国矿物达91.6%。首批出口虽小规模,却凸显巴方意图:利用地缘位置,桥接美巴矿产贸易。港口数据表明,此类货物年运量规划达千万吨,专为对美通道设计。但专家指出,巴基斯坦矿床重稀土含量低,提纯需数百次化学过滤,成本高企,短期难成气候。 这批货物的发出,迅速传导至北京,触发政策响应。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2025年第61号和第62号公告,从11月8日起,对钬、铒、铥、铕、镱等五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涵盖金属、合金、氧化物、化合物及靶材晶体制品。新增管制还包括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等相关技术,以及知识产权许可方式的转移。公告强调,此举系维护国家安全和产业利益,适用于境外组织和个人。管制范围广,不仅堵塞原料出口,还卡住设备和技术脖子,巴基斯坦现有设施维护将受阻。发布时机紧随巴美协议和首批发货,显示政策精准对冲。海关加强审核,出口申请需逐项许可,全球贸易伙伴需调整供应链。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69%,精加工产能超90%,专利持有七成以上,此管制强化产业链主动权。国际观察认为,此为对美方半导体管制的对等回应,贸易摩擦升级。 措施落地后,巴基斯坦订单延期,凸显技术壁垒作用。 中国稀土产业历经数十年积累,2024年产量占全球69%,永磁材料产量达91.62%。内蒙古和四川等地电价低至0.3元/度,工业集群协同钢铁冶金,副产物再利用,成本优势明显。欧美建厂需数百亿美元和十余年周期,洛克希德·马丁曾因磁铁短缺停产F-35线。美国虽为第二大开采国,90%精矿仍运华加工,依赖度高企。管制后,美国转向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原矿,但精炼瓶颈难破。全球17种稀土中,重稀土分离需复杂溶剂萃取,中国掌握核心专利。政策收紧开采冶炼配额,进口矿纳入管控,整个链条固若金汤。专家分析,此地位源于低成本能源和环保投资,中国承担90%污染处理,却换来技术领先。稀土非单纯资源,更是战略资产,管制维护产业生态。 短期内,无人能撼动这一格局。
巴铁居然利用中国设备生产稀土卖给美国,而这触及了中国的红线,中国祭出王牌,所有稀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13 18:59:18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