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国人要对中国船舶开征“入港费”,但这两天,美方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

卡门的提琴 2025-10-15 11:08:05

10月14日,美国人要对中国船舶开征“入港费”,但这两天,美方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执行细则:一艘船是否需要交费、需要交多少费用,全部得依靠船东自己判断,自助办理,因为美国政府已经停摆,大量工作人员无薪休假,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没有人手执行特朗普政府的新规。至于CBP会不会监管、会用多大的力度监管,现在也不好说,只能看新规开始执行后,CBP能腾出多少人手。   特朗普政府急于推出对华强硬政策,但配套措施尚未完善,国会两党以政府停摆为政治筹码相互博弈,导致行政体系运作陷入混乱。   这场停摆从10月1日开始,已经持续了两周,190万联邦雇员被迫停工,其中包括CBP的数千名海关官员。   这些官员负责港口检查、关税征收等核心职能,现在他们要么回家待业,要么在岗位上义务劳动,连工资都拿不到。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精心设计的“入港费”政策,突然变成了一场荒诞的“自助游戏”。   按照新规,中国船东需要在抵达美国港口前三天,通过美国财政部的Pay.gov平台自行申报费用。费用分为三档: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每净吨50美元,中国建造的船舶按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取高值),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每净吨14美元。   但问题在于CBP没有足够人手审核申报材料,也无法登船检查。这就好比老师让学生自己批改试卷,还不监考,结果可想而知——有人可能少报吨位,有人可能伪造船籍,甚至直接跳过申报环节。毕竟,美国港口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艘船舶,CBP根本不可能逐一核实。   更讽刺的是中国早在10月10日就推出了反制措施: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分阶段从每净吨400元人民币涨到1120元,而且覆盖范围更广,包括美资持股超过25%的船舶。这意味着,美国航运公司不仅要在美国港口“自助交费”,还要在中国港口支付更高的费用。这种“双重打击”让美国企业叫苦不迭,美森轮船等公司的净利润可能因此被吞噬30%到80%。   其实这场政策闹剧的根源,在于美国政府的“政治内耗”。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要求大幅削减医保补贴,民主党主导的参议院则坚持维持现有福利,双方在预算法案上僵持不下,最终导致政府停摆。   特朗普政府为了在大选前展示“对华强硬”,仓促推出船舶收费政策,却没考虑到国会可能通过停摆来抵制。结果,政策还没落地就先“掉链子”,CBP连基本的执行能力都没有,沦为国际笑柄。   对中国来说,这反而是个“意外之喜”。中国船东可以利用美国监管漏洞,调整航线或申报策略,降低成本。同时中国港口凭借全球30%的集装箱吞吐量和完整的物流体系,吸引了更多国际航运公司挂靠,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地位。反观美国,港口拥堵风险加剧,农产品和能源出口受阻,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压力,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很明显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单边制裁打压中国的策略,再次遭遇了“水土不服”。中国凭借强大的市场韧性和灵活的反制措施,让美国的每一次“出招”都变成了“自残”。在这场大国博弈中,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把精力放在发展自身实力上的国家。   来源:新浪财经 【美国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中远海运年增成本超百亿】   国际金融报 【美国政府停摆背后:员工被迫休假、无薪上班,还面临裁员...】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卡门的提琴

卡门的提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