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人帕维尔·古古耶夫从乌克兰交换返回后,被俄罗斯法院判处四年劳役。在乌克兰

诸葛利剑 2025-10-17 17:32:42

俄罗斯军人帕维尔·古古耶夫从乌克兰交换返回后,被俄罗斯法院判处四年劳役。在乌克兰关押期间,古古耶夫接受了乌克兰记者卡尔彭科的采访,聊起了自己在前线亲眼看到的一些事。对他而言,这或许只是战俘生涯中一次寻常的谈话,却没想到成了日后定罪的关键证据。当他作为交换战俘回到俄罗斯,等待他的不是欢迎,而是司法机关的调查。 采访内容主要围绕战场实际情况,古古耶夫提到俄罗斯部队在推进时遇上猛烈抵抗,导致人员和装备损失大。补给跟不上,士兵士气低落,这些都是他亲历的事。卡尔彭科作为博主,采访风格直白,问题直击要害。古古耶夫的回答没泄露机密,但触及了军事领导的痛点。视频传播后,俄罗斯官方没马上反应,因为他还在俘虏状态。但这成了后来证据。话说,战俘采访在国际法上有保护,但俄罗斯法律不这么看。2022年新增的刑法第275.1条,就针对这种“与外国合作”的行为,门槛低,只要有联系就可能入罪。 战俘交换协议一达成,古古耶夫被放回俄罗斯。起初,他过上短暂自由日子,住在莫斯科附近。但2023年7月,他又联系卡尔彭科,做了第二次采访。这次他更直白,批评俄罗斯军方决策,还说官员让他公开说第一次采访是受乌克兰压力逼的,他没答应。视频又火了,这次俄罗斯司法部门坐不住了。2024年6月,古古耶夫被抓,关进预审拘留所。调查焦点就是这些采访,检察官认为这构成“秘密合作”,危害国家安全。其实,这罪名适用范围广,媒体人或普通公民一不小心就踩线。 审判在莫斯科市法院进行,过程不算长。检察官列出证据,包括采访视频和记录。辩护方试图争辩,说采访没涉及机密,只是个人经历。但法官按新法律判了四年劳役。古古耶夫上诉没成功,现在在劳改营服刑。劳役意思是强制劳动,条件比监狱稍好,但还是限制自由。话说,这个判决不是孤例,俄罗斯从2022年起,通过多项法案加强战时控制。比如,禁止散布“假信息”关于军队,很多人因为街头采访或社交帖被罚。像尤里·科霍维茨,就因为给外国媒体说几句批评,就判五年劳役。 古古耶夫案子反映了战时言论管制的严苛。俄罗斯国家杜马2022年加的条款,让“外国合作”定义模糊,媒体采访都能算。律师指出,这法子像为冲突定制的,容易把正常表达当犯罪。古古耶夫从犯人到士兵再到罪犯,这路径挺讽刺。他本想通过参军洗白过去,结果采访一说,又添新罪。类似案例多,比如帕维尔·菲拉季耶夫,他写书批评战争,逃国外后被缺席判三年。菲拉季耶夫回忆入侵初期,士兵不知情,以为是演习。这些故事显示,俄罗斯军队内部问题不少,士气和组织都成隐患。 话说回来,古古耶夫的背景让案子更复杂。他之前犯的重罪,谋杀和伤害,显示他不是啥正面角色。参军可能是唯一出路,但也没改变命运。俄罗斯招募犯人上战场,这政策从2022年起大规模推行,瓦格纳集团先试水,后来正规军跟上。Storm-Z部队就是例子,成员多是前犯,训练短就上阵。古古耶夫在部队里干步兵活,巡逻和防守为主。被俘前,他经历过几次战斗,部队损失让他有话说。但采访后,麻烦找上门,显示俄罗斯对内部声音的零容忍。

0 阅读:132

评论列表

大为

大为

2
2025-10-17 22:00

它本以为交换回去能受到俄罗斯政府和社会的优待,日子过得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只能被迫睁眼说瞎话,天天还要被教训:哭什么哭!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