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枪决后,他的妻子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军

轩叔观察 2025-10-19 22:29:01

1938年1月国民党上将韩复榘被枪决后,他的妻子高艺珍带着子女不知所措,原西北军将领闻承烈出手相助,派火车把高艺珍一家接到西安。[无辜笑]   闻承烈当时在西北军任职后勤要职,与韩复榘曾有袍泽之谊,尽管后来韩复榘转投蒋介石,闻承烈仍不忘旧情,得知韩家孤寡处境危险,他利用手头资源,在战乱中为他们开辟了一条生路,那趟开往西安的火车,成了他们活下来的关键。   高艺珍出身于河北书香门第,伯父是知名学者高步瀛,到西安后她没有被生活压垮,而是全力投入子女的教育,即便经济困难,她仍坚持让孩子读书,不惜变卖自己的嫁妆,支付他们的学费。   1948年底北平被围时,不少国民党官员匆忙南逃,高艺珍也已拿到赴台的船票,然而她的次子当时提醒她:“我们不能去台湾,那里是杀父之仇所在。”这番话让高艺珍幡然醒悟,她当即退掉船票,决定全家留在北平。   这一选择彻底改变了韩家的未来,新中国成立后,高艺珍主动向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发还韩复榘在北京留下的房产,她申辩说韩复榘并非汉奸,子女也需要地方居住,最终她的请求获得批准,韩家不仅有了安身之所,也得到了一定的政治认可。   高艺珍重视教育的远见,日后收到了回报,次子韩嗣燠自武汉大学毕业后参加抗美援朝,后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三子韩嗣烽一直在铁路运输系统踏实工作,小儿子韩嗣煌毕业于清华大学,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   一个家庭的命运,往往取决于关键节点的选择,高艺珍在动荡年代中展现出传统女性的顽强与智慧,不仅保护子女平安长大,更引导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她的故事至今仍给人以启示。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才是真正的战友情,不管立场怎么变,救命的时候真上。闻承烈这人能处,有事他真帮。”   “看了心里酸酸的,高艺珍太不容易了。在那个年代,一个寡妇带着这么多孩子,还能个个培养成才,这得付出多少心血,伟大的母亲!”   “关键时刻儿子的那句话真是点睛之笔,一下子把母亲点醒了,骨气比活着更重要,留下了就是选择了大义,也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   “说明教育才是根本啊!家里再穷再难,只要孩子读书读出去了,这个家就有希望。高艺珍的眼光太长远了。”   “历史是复杂的,韩复榘的事另说,但新中国能把他家的房产发还,说明是讲道理、重人情的,这个处理方式很得人心。”   “每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这位母亲在逆境中的坚韧和远见,是留给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   “从这件事能看到历史的多个侧面,个人在时代洪流下的抉择、人性的温暖、母爱的力量,比电视剧还精彩,也更引人深思。”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你认为对一个家庭而言,最重要的传承是财产、学识,还是像高艺珍一家所展现出的那种骨气与坚韧?   官方信源:中国国家档案网

0 阅读:0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