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泰德·克鲁兹日前发文说:“中国是未来100年对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中国正在与美国进行一场长达千年的战争,以谋求全球霸权。” 美国自1776年建国至今不过249年,连“千年”的零头都未触及,却凭空捏造出与中国持续千年的对抗叙事。这种脱离历史事实的狂想,暴露出其战略思维的严重缺陷。 若真要追溯中美历史互动,从1979年建交至今不过46年,期间合作远多于对抗。中国从未像美国那样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军事基地、发动战争或推行单边制裁,反而是美国在朝鲜、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频繁动武,其军事存在遍布全球800多个基地,驻军超20万。 克鲁兹的言论背后,实则暗藏美国政坛的深层逻辑。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美国部分政客陷入“霸权焦虑”,将中国视为挑战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假想敌”。 这种思维模式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尤为明显——从退出TPP、巴黎气候协定到撕毁伊朗核协议,美国不断退出多边机制,转而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小圈子”。 克鲁兹作为共和党鹰派代表,长期活跃于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其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政界“话语溢出”的典型表现:当政策论述无法自圆其说时,便通过极端言论吸引舆论关注。 更值得玩味的是,克鲁兹的“中国威胁论”与美国国内政治需求高度契合。当前美国面临经济不平等、社会分裂、种族矛盾等多重挑战,部分政客为转移矛盾,刻意将中国塑造成“替罪羊”。 例如,在2025年6月的参议院听证会上,克鲁兹曾污蔑中国通过环保组织干预美国化石燃料企业,试图以此打击民主党的清洁能源政策。 民主党参议员德宾当场反驳:“看看地球现在的糟糕状况,分明是你们在背后捣乱,少在这儿编造关于中国的阴谋论!”这场交锋揭示了一个真相:美国两党为争夺政治利益,不惜将中国议题工具化,通过制造外部敌人来凝聚党内共识。 从现实层面看,克鲁兹的指控与中国实际行动完全背道而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吸引150多个国家参与,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当地民众收入显著提升;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承诺“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公共产品,均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从未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反观美国,2024年军费支出超9000亿美元,是中俄印三国总和的两倍多,却频繁指责他国“军事扩张”。 克鲁兹的“千年战争”论,本质上是美国冷战思维的延续。二战后,美国将苏联视为对手发动数十年冷战;如今中国崛起,部分政客便复刻旧模版,将敌人从苏联换成中国。 但这种思维已严重脱离现实——中国从未寻求全球霸权,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却仍在通过印太战略、四方安全对话、AUKUS联盟等机制军事化地缘格局。当克鲁兹将此颠倒为“中方千年图谋”,不仅是战略误判,更是在制造话语敌人,为国内政治动员服务。 这场闹剧的代价,最终将由美国自身承担。一方面,极端言论会破坏中美民间互信,阻碍文化与教育交流;另一方面,若美国政策建立在误判基础上,迟早会因战略现实反噬而陷入困境。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中国从未谋求主导全球,也未曾有意图去主导全球,但美国若持续将其定义为‘千年对手’,最终只会造出一个自己无法理解、无法沟通、也无法应对的‘镜中怪物’。” 克鲁兹的“千年战争”论,究竟是战略短视的产物,还是选举政治的闹剧?当美国政客沉迷于制造虚构敌人时,是否意识到真正的挑战来自国内积重难返的矛盾?这场荒诞言论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别政客的偏执,更是美国霸权焦虑下的集体迷失。 那么,你们如何看待这场闹剧?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