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但在国内,人们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21 21:04:14

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但在国内,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前景暗淡的绝望感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自己成了一个痴迷于世界大国地位和击败美国的国家牺牲品,无从发声。”老实说,这一段话表面上看似乎还挺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完全是舆论战的拙劣手段。 《纽约时报》说的这个“中国悖论”,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其实就是老调重弹换了身衣裳——先给中国扣个“外强中干”的帽子,再撺掇着说老百姓是“为了国家当大国牺牲的人”,这套舆论战的花招,咱们早看腻了。 说白了,他们就是抛出个假问题,勾着大家争“国家强重要还是个人好重要”,不管吵成啥样,只要咱们心乱了,他们就称心了。 就说经济和咱们日子的事儿,这几年经济发展的实惠,全落在老百姓的工资卡上了。不是虚数,是每月多出的钱能给孩子添玩具、给老人买好药的踏实,这份底气藏在日常里。 农村的变化更显眼:2021到2024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9%,比城镇快2.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降到2.34。 以前村里亲戚一年攒不下钱,现在搞电商卖土特产,不少人年收入能到两三万。脱贫县居民收入增速更快,年均达7.8%。这样的“经济暗淡”,怕是很多国家都要羡慕。 就别说消费了,2024年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教育文化娱乐这些享受型消费年均涨10%,恩格尔系数降到29.8%,大家兜里的钱不光能吃饱穿暖,还能出去旅游、看演出、报兴趣班,这哪是“绝望感”,分明是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还有就业,这可是关系到饭碗的大事,要是前景真那么差,哪能有73439万就业人员? 2024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才5.1%,比2020年还降了0.5个百分点,一年就帮515万失业人员重新找到工作,163万困难人员也有了岗位。 现在年轻人找工作路子多着呢,不光能进工厂、考公务员,还能搞直播带货、做自媒体、当宠物美容师,连以前觉得“不稳定”的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现在都有了社会保障兜底。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都快到一半了,这些新岗位新职业,都是国家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机会,要是真像外媒说的那样“前景暗淡”,哪来这么多谋生的门路。 国家强大不是摆着看的空架子,是跟每个人的日子绑在一起的。就说医保吧,2024年末13.3亿人都参保了,覆盖率常年稳定在95%左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都涨到670元了,比2020年涨了21.8%。 以前农村老人怕生病,觉得进医院就是无底洞,现在揣着医保卡去乡镇医院,常见病报销比例能到七成以上,个人看病负担一年比一年轻,2023年个人卫生费用占比都降到27.3%了。 还有养老保险,10.7亿人参保,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都3162元了,农村老人也能领基础养老金,不用再完全靠儿女养活,这安全感不是国家强大给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至于说“无从发声”,那更是睁眼说瞎话。现在随便打开个政务APP,或者上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有啥诉求直接留言就行。 平顶山高新区接收了17件群众诉求,全按时办结了;蚌埠禹会区处理类似问题平均才花2天,办结率都是100%。 小区里充电桩不够用、楼下餐馆油烟太大、农村公路坑洼难走,这些鸡毛蒜皮的民生小事,只要反映上去,用不了多久就有人来解决。 要是真没渠道发声,这些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怎么能解决得这么快?外媒大概是没见过咱们的政 务留言板,以为还能靠“无从发声”这种老套路骗流量,未免太落伍了。 还有那些说“国家强跟个人没关系”的论调,5G技术就是最好的反驳。中国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超42%,应用融入了97个国民经济大类里的74个,光“5G+工业互联网”项目就超过1.5万个。 这些技术不是用来撑面子的,工厂里的5G智能设备让工人少跑腿、多挣钱,农村的5G基站让土特产通过直播卖遍全国,医院的5G远程手术让偏远地区患者能看上大专家。 连咱们日常用的千元5G手机、出门扫的5G健康码,都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这些便利哪一样没落到老百姓身上? 《纽约时报》大概是把自己国家的困境套到中国身上了,才编出这种“悖论”。 他们看不到中国老百姓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看不到医保社保覆盖面越来越广,看不到反映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一门心思玩舆论战的老把戏。 其实大家心里都门儿清,国家强大了,腰杆才能硬,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那些说“绝望感无处不在”的人,要么是没见过凌晨菜市场的烟火气,没算过工资卡的增长,要么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想靠抹黑中国挣黑心钱。 这种拙劣的舆论战手段,也就只能骗骗那些没来过中国的外国人,咱们自己的日子过得怎么样,难道还需要外媒来指手画脚?

0 阅读:0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