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确实没跑没跪没投降,但事实上,他对乌克兰造成的伤害,远大于任何人。如果2022的时候,他能保持清醒一点,不被欧美忽悠,又怎么胆敢去挑衅一个国力在自己20倍的军事强国呢? 2022年摆在泽连斯基面前的明明是道送分题,俄罗斯递来的安全协议简直是给乌克兰量身定做的“保命符”:永久中立、不碰北约红线、承认俄语地位,就能拿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集体安保,连棘手的克里米亚问题都给了50年缓冲期。 当时朔尔茨、马克龙轮番往基辅跑,表面喊着“挺乌”,背地里都在递“别激怒俄罗斯”的暗号,斯托尔滕贝格更是明着说“乌克兰入约不在近期议程”,等于把“欧美靠不住”写在了脸上。 可这位前喜剧演员偏要选最难的剧本,一门心思跟着西方喊口号,硬是把国力只有对方二十分之一的国家拖进了泥潭。 如今的乌克兰早已不是战前模样,2021年还有4429.86万常住人口,到2023年就只剩3773.28万,短短两年少了近70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18到40岁的年轻人——要么被拉去前线当炮灰,要么逃到欧洲打黑工。 基辅街头的“巴士化征召”成了常态,武装人员骑着车到处抓壮丁,连英国记者的乌克兰同事采访时都被强行塞进征兵车,拉到中心走个过场体检就送往前线。 而应征者没穿军装就出意外的事屡见不鲜,有人被说是“摔倒致死”,有人在押送途中跳车身亡,2025年上半年逃兵案件就超过11万起,检方立案的逃役案件比2023年翻了三倍半,这哪是“抵抗”,分明是逼着老百姓送命。 那些侥幸逃到欧洲的年轻人日子也不好过,在波兰的建筑工地上干最累的活,工资还经常被拖欠,连合法身份都没有;在德国的餐馆后厨刷盘子,住着十几个人挤的集体宿舍,当初喊着“为自由而战”,最后成了“为生存打黑工”。 留在国内的老人更惨,基辅时不时就被无人机和导弹炸,2025年11月一次袭击就毁了数十栋多层建筑,老人们守着被炸塌的房子哭,连取暖的电力都保证不了,因为能源设施早被打烂,电力价格涨了65%,冬天只能裹着厚衣服挨冻。 经济上的烂摊子更没法看,2022到2024年GDP比战前降了22%,2025年前两个月增速只剩1.1%,乌克兰国家银行都隐晦承认“产能增长接近零”,说白了就是工厂炸的炸、没人开的没人开,想增产都没辙。 通胀更是疯涨,CPI指数冲到13.4%,鸡蛋比半年前涨了20%,葵花籽油价格翻了一倍多,一条黑麦面包从12格里夫纳涨到22格里夫纳,工资却只多了500,基辅超市物价比捷克还高,老百姓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曾经的支柱产业农业也垮了,粮食总产量降了12%,出口额跌了18%,黑海粮食协议没了后,连吃饭的钱都赚不到,工业更别提,建筑行业比战前缩水56%,冶金行业连焦煤都断供了。 但是最讽刺的是当初喊着“力挺乌克兰”的欧美,全是画大饼的高手,美国嘴上给了659亿美元军援,2023年上半年每月还送29亿欧元,下半年就缩水到5.7亿,欧盟更离谱,承诺的援助实际到账还不到六成,德国连30亿欧元额外援助都拒发,说预算撑不住。 给的武器也是中看不中用,31辆“艾布拉姆斯”坦克毁了20辆,不是被打坏的,是乌军根本没学好怎么用,西方培训全是走过场。 泽连斯基自己都心虚,被问没美国援助能不能活,只能含糊说“会非常困难”,这哪是抵抗领袖,分明是被西方架在火上烤的木偶。 现在乌克兰人早就不想打了,支持谈判结束战争的从2023年的27%涨到69%,愿意“战到胜利”的只剩24%。 可泽连斯基不管这些,一门心思要武器要资金,对国内强征、逃兵、物价飞涨的事闭口不谈,就像个赌徒把国家当筹码,输光了年轻人的命、老百姓的家,最后让普通民众来埋单。 当初要是接了那份安全协议,哪用得着现在老人哭房子、年轻人当炮灰,只能说被欧美忽悠瘸了的决策,把乌克兰拖进了无底洞。 评论区说说,你觉得乌克兰还有回头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