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开始转向了? 泰国总理下达命令   11月18日,泰国总理下达命令:全面深化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22 00:04:16

泰国开始转向了? 泰国总理下达命令   11月18日,泰国总理下达命令:全面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这是在泰国国王访华之后,泰国外交方面的重大决策,对中泰关系甚至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泰国近期对中国的热络态度绝非一时兴起,这种“邻居突然天天串门带水果”的亲近感,实则是经济刚需、战略选择与历史渊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步动作都藏着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就看最核心的经济账,泰国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市场的分量。作为东盟成员国,泰国早就在RCEP框架下尝到了甜头,区域内90%以上货物最终零关税的政策,让泰国的榴莲、芒果等热带水果得以顺着简化的通关流程快速进入中国。 以前一船水果运到中国可能得耗上几天,损耗率居高不下,现在靠着RCEP的6小时通关政策,最快两三小时就能完成手续,云南花卉企业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泰国果农自然跟着受益。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5.09万亿元,同比增长9.4%,而中国连续15年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连续4年坐稳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泰国作为其中重要成员,不可能不抱紧这条“经济大腿”。 关键是中泰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1300亿美元,且还在逐年增长,中国去年更是成了泰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这些真金白银的合作谁也不会轻易放过。 但泰国的产业升级也离不开中国的助力,曾经的全球第十大汽车生产国,如今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竞争力持续衰退,急着在新能源赛道上弯道超车。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布局恰好踩中了泰国的需求点,不仅带来先进技术,还能帮泰国搭建更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 这还不是个例,4月份烽火通信在泰国罗勇府投产的锐森光纤基地,占地2.3万平方米,年产能达400万芯公里,直接创造了上千个优质就业岗位,连泰国劳工部都承认这是“数字泰国”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对泰国来说,这种带着技术和岗位的合作,比单纯的资金注入实在多了,既能推动高端制造升级,又能解决民生就业,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而且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是让泰国看到了长远利益,中老铁路三年间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运输货物4830万吨的“黄金大通道”效应,让泰国眼馋不已,毕竟“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在哪都通用。 于是泰国内阁火速通过中泰高铁二期项目,哪怕一期还没过半,也急着在年内动工。 这条从呵叻到廊开的357公里铁路,未来将和中老铁路打通,形成纵贯三国的交通线,货运速度和运量都远超现在的米轨铁路。 到时候泰国的热带水果、中国的新能源车能更快双向流通,民众旅游经商的成本也会大幅降低,光是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就能带动一大批民生收益,这种看得见的好处,泰国自然要抓紧推进。 当然,这种亲近背后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中泰一家亲”可不是空喊的口号。泰语里藏着大量中文介词,传统习俗里满是中国元素。 最有意思的是泰国王室继承法里,华人被归为“自己人”,连拉玛十世都承认有华人血统。 佩通坦总理本身就是华人移民后代,这种血缘与文化的交融,让两国合作少了很多隔阂。 加上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泰王打破10多年不出访大国的惯例访华,其实是在为下一个十年的合作定调,毕竟有2000多年的交往基础,推进合作时自然更顺风顺水。 而且泰国在区域格局中需要稳定的合作支点,作为中等国家,泰国一直擅长大国平衡,但拉近与中国的关系,显然能在其他国际互动中拿到更多筹码。 比如在打击跨国电诈这类安全合作上,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而深化经济合作能进一步巩固这种互信。 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30年RCEP能为区域带来2450亿美元增长,创造280万个就业岗位,泰国自然想在这波红利里多分一杯羹,尤其是在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新兴领域抢占先机。 从果农靠着更快通关多赚的收入,到工厂工人拿到的稳定工资,再到未来高铁通车后更便捷的出行,中泰合作早已渗透到泰国百姓的日常。 这种能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关系,难怪泰国要主动升温,毕竟比起虚无缥缈的外交辞令,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生活更方便,才是最能凝聚共识的硬道理。 这哪里是什么突然的“转向”,分明是找对了长期共赢的路子。 参考资料: 两个“首次” 见证“中泰一家亲”.--国际在线

0 阅读:62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