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被滞留。昨天中日航班十二条线停航,一些不听劝阻的旅日游客被滞留日本机场急的团团转,有些游客悔不当初不听劝…… 这些人不是没收到提醒,国家文旅部一周前就发了谨慎出行的提示,大使馆的安全预警更是刷爆了朋友圈,连不少旅行社都主动打电话劝他们改行程。 但总有一些人把这些善意提醒当成耳旁风,眼里只盯着那些诱人的低价机票,春秋航空上海浦东到冲绳的航线,在停航前最低票价一度跌到17210日元起,换算下来比平时便宜不少,这种捡便宜的机会让他们忘了风险二字。 他们心里揣着的还有对网红打卡点的执念,总觉得那些被社交媒体炒热的景点非去不可,仿佛不去就亏了人生体验,却忘了旅行的前提是安全。 要知道日本的公共服务并非万无一失,今年8月大阪世博会期间,连接园区的唯一直达地铁就突发故障停电,导致上万游客滞留,其中不少中国游客被困到凌晨,现场栏杆被掀翻,有人中暑倒地甚至需要使用AED,工作人员的日语广播没有英文翻译,沟通全靠猜,最后大家只能挤地铁转电车再打车,折腾到后半夜才回到住处。 可就算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还是有人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这种赌徒心态简直是把运气当底气。 这次停航根本不是突发意外,而是早有预兆。此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宣称,“台湾有事” 可能构成日本 “存亡危机事态”,的错误言论直接触碰到了中方核心利益,之后中方发布赴日安全提醒,此举动引发民众出行意愿降温与退订潮。 同时国际油价波动、日本机场收费高昂,航线运营成本同比涨 15% 以上,航司盈利压力剧增,最终导致大规模航线取消。 就航班管家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就有12条中日航线彻底取消,未来一周的航班取消率在11月27日会达到21.6%,天津到关西国际、南京到关西国际的航线取消率更是超过了50%,这样的取消规模绝非临时起意。 此前已有超过54万张飞往日本的机票被退订,形成了明显的退订寒潮,连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都预测,这次中国游客的减少会让日本一年的旅游消费收入减少1.79万亿日元,相当于115亿美元,这么多数据都在释放风险信号,可就是有人视而不见。 那些执意出发的游客,到了日本机场才发现现实有多骨感,成田机场等枢纽挤满了想回国的人,候机大厅里人头攒动堪比春运,不少人拎着大包小包在队伍里焦急等待,原本的旅游好心情全被焦虑取代。 毕竟日本机场的滞留应对能力早就露过短板,今年2月北海道新千岁机场因为风雪取消118个航班,1600多人被迫在机场过夜,连基本的安置都显得仓促。 而这次滞留的游客里,有人原本计划游玩一周,结果刚到就被告知返程航班取消,想改签却一票难求,想在当地多待几天又面临安全风险和住宿涨价的问题,还有人在机场滞留十几个小时,连口热饭都难保证,这时候才想起后悔当初没听劝,可世上哪有后悔药。 国家从来不是要限制谁的出行自由,文旅部和外交部的提醒本质上是为大家撑起安全伞,就像之前韩国仁川机场因大雪取消150多趟航班,有中国游客滞留40小时才改签回国,期间机场问询处无人办公,行李乱堆,工作人员毫无协助,那种叫天天不应的无助感,谁经历谁知道。 旅行的意义是看风景、享美好,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在未知风险里赌运气,那些被滞留的游客,看似是赶上了倒霉的停航,实则是自己忽视了所有安全预警,被低价和执念冲昏了头脑。 往后再出门,真该把国家的警告当回事,毕竟安全到家,比什么网红打卡都重要,别等到被困在异国机场团团转,才明白当初的劝阻有多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