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国飞行员王宝玉开着飞机叛逃苏联,苏联答应送他去美国,然后给王宝玉戴上了眼罩,送他坐上了飞往中国的图154客机。他以为眼罩后面是通往自由世界的美梦,结果摘下一看,自己已经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美梦瞬间碎成一地鸡毛。 1990年8月25日中午,我国黑龙江某航空兵团的训练编队正在空中执行任务,一架歼-6战斗机突然偏离航线,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这架飞机的驾驶员叫王宝玉,他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径直朝着苏联方向飞去,震惊中外的驾机叛逃事件就此发生。 王宝玉是山东青岛人,1962年出生,1980年招飞入伍,飞行技术十分过硬,但思想上早就出了问题。 他性格孤僻,心眼小,看到同期战友陆续提干,自己却一直没有晋升机会,心里满是不平衡。 家里的生活也不顺利,和妻子经常吵闹,组织上多次找他谈心,还帮他解决了家属工作安置的问题,可他表面上装作进步,暗地里却一直偷偷收听境外反动广播,满脑子都是所谓的"西方自由世界",还悄悄准备叛逃。 当天12时09分,王宝玉驾驶歼-6参加低空特技训练,到达预定空域后,他突然右转弯,降低高度到100米左右超低空飞行,借着地形掩护穿越了边境线。 他原本计划降落在苏联的乌格洛沃耶机场,可到了上空才发现机场正在维修,没法着陆,只好改飞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克涅维契军用机场。 此时飞机油料已经快耗尽,好在这个轰炸机机场的跑道又长又宽,他直接对准跑道强行着陆,12时45分,飞机稳稳停在了苏联的军用机场上。 让人意外的是,王宝玉的飞机降落后十多分钟,苏联士兵才发现这架突然出现的中国军机。 当苏联军官通过翻译得知他要申请政治避难、想去美国时,立刻向上级作了汇报。这起事件让苏联当局极为震动,因为他们的防空系统竟然没能发现一架军用战斗机闯入领空,之后还因此撤换了一批高级将领。 事件发生后,中苏两国马上启动了外交程序。8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和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赶到哈尔滨紧急磋商。 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正常化,苏方想借此表明友好诚意,很快就同意了中方的引渡要求,双方达成协议:中方派图154专机前往苏联克涅维契军用机场接回王宝玉,同时把那架歼-6飞机空转回国。 不过移交过程有不少讲究,苏方说王宝玉已经提出政治避难,中方不能在苏联领土上逮捕他,最后双方约定,以图154专机的舱门为界,门外的事归苏方负责,门内的事苏方不再干涉。 为了不让王宝玉起疑心,苏方告诉他,正在研究他去美国避难的请求,为了安全要把他转移到别的地方,需要蒙上眼睛,王宝玉欣然同意了这个"通往自由的安排"。 另一边,那架歼-6因为强行着陆造成了损伤,双侧减速板收不回来,而苏联的这个机场是轰炸机机场,没有修复歼-6的能力。 我方负责空转飞机的副团长下定决心,就算带着故障也要把飞机开回国,这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的尊严。最后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驾驶着打开减速板的歼-6,安全飞回了祖国。 当图154专机降落后,王宝玉摘下眼罩,才发现自己根本没到美国,而是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他心心念念的美梦瞬间破灭。 回国后,王宝玉立刻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空军军事法院以背叛祖国罪判处他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起事件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后一起驾机叛逃事件。 空军借着这个案例在部队里开展教育,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类问题的发生。 王宝玉原本有着光明的前途,却因为思想跑偏、私心作祟,做出了背叛祖国的错事,最终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永远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