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海军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军种,也就只有潜艇才能实现官兵平等,只要去当潜艇兵,在潜

欣欣南宫钦 2025-11-27 19:41:33

列强海军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军种,也就只有潜艇才能实现官兵平等,只要去当潜艇兵,在潜艇上遇见长官还不用敬礼。为什么呢?因为潜艇空间小,没地方。 说起海军这行当,谁都知道它规矩多,等级分得清清楚楚。军官和士兵之间那道无形的墙,平时在水面舰艇上可立得稳当。英国皇家海军从19世纪就开始定下那些袖章和肩章的规矩,军官的制服上绣着金边和锚徽,士兵的蓝夹克上只有简单的贸易徽章。德国克里格斯海军在二战前也学着欧洲老大哥,军官的肩章是银边金星,士兵的袖子就几道杠杠。军官进军官餐厅,士兵去自己的舱室,吃饭都不混一起。敬礼更是铁律,遇到长官不打个立正敬礼,准被罚站甲板。日本海军继承了英国那一套,战列舰上军官和士兵的舱室分得老远,军官吃热腾腾的饭菜,士兵啃硬面包。 这些规矩不是白来的。海军是海上大家伙,舰艇大,空间多,就得靠严格纪律管人。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上,军官指挥舱宽敞,士兵挤在下层舱,军官巡视时士兵必须让路,右手一抬敬礼。德国海军的巡洋舰也一样,军官的舱室有私人桌椅,士兵的铺位三层叠,军官走过通道,士兵得贴墙站直。待遇上更别提了,军官有专人侍候茶水,士兵自己洗碗。日本海军的战列舰上,早入伍的志愿兵能对新兵吆五喝六,体罚是家常便饭。军官在休息室开小灶,吃鱼肉汤,士兵在集体舱分发罐头。为什么这么分明?因为大舰艇分工细,军官管战术,士兵管体力活,等级高低直接关乎舰队效率。没了这些规矩,海上打仗时谁听谁的? 可潜艇这玩意儿不一样。它一头扎进水下,空间挤得像铁管子,官兵平等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念,纯粹是没法子。拿日本海军来说,二战时伊号潜艇排水量才一千多吨,长不过五十米,艇内通道窄得一人过都得侧身。军官从指挥舱挤到机舱,士兵没法让路,因为身后就是阀门和管线。敬礼?手臂一抬准砸头顶铁板,早在大正时代就定下规矩,艇内见面点头就行。吃饭也一样,伊400级潜艇虽大点,但餐区就仨桌子连一起,厨师从大锅舀咖喱饭浇盘子,军官士兵围坐一圈,谁也别想多抢块肉。艇长想加菜,得自己伸手捞锅边,没人拦着,因为下一班士兵可能就得替他换空气罐。睡觉更挤,吊铺三层,上铺脚悬下铺脸,军官士兵混住,体罚基本没戏——你敢动手,旁边人转身就把你胳膊卡管子里。 这不是日本独有。英国皇家海军的潜艇从一战起就这么来。A级潜艇排水量三百吨,艇员四十多人,通道宽不过一米,军官巡视时士兵没法退让。敬礼习俗早作罢,艇内见面拍肩示意。吃饭统一,军官士兵从同一锅端汤,空间小,没法分舱开小灶。德国海军的U艇更典型,二战时VII型U艇排水量七百吨,艇员四十人,艇内热得像蒸笼,军官士兵穿便服,军官的白色帽沿在出港时戴,进水下就全扔一边。军官舱和士兵舱没明显界限,吃饭时围桌分发香肠面包,军官也得自己端盘子。为什么?因为U艇下潜后人人靠协作,一颗鱼雷就能抹平军衔。军官管战术,士兵管引擎,两人间距一臂远,平等是生存需要。 美国海军也差不多。潜艇部队从二战后就定下传统,空间局促导致规矩松。洛杉矶级潜艇排水量六千吨,但内部舱室还是窄,军官和士兵的铺位紧挨,敬礼在艇内免了,点头或握手就行。吃饭统一菜单,军官士兵从厨房窗口取餐,没专区。待遇上,潜艇兵整体高一档,但内部不分层,因为艇上人人戴“海豚徽”——这是资格标志,军官士兵一样。为什么这样?大舰艇如航母,空间大,军官有私人舱,士兵集体宿舍,等级靠物理分隔维持。潜艇呢?空间小,协作靠默契,等级松才能活命。 再看吃喝拉撒这些接地气的细节。潜艇上淡水少,军官士兵都限量洗澡,用海绵擦身。英国潜艇的S级艇上,艇员用同一桶水刷牙,军官先用后士兵。德国U艇巡逻时,食物是罐头和面包,军官士兵分发时不挑挑拣拣。军官想喝咖啡,得和士兵一起排队从咖啡机取。休息时,潜艇没娱乐室,军官士兵挤在舱尾听收音机或下棋。相比水面舰,潜艇的平等是实打实的,不是空谈。为什么空间小就变这样?因为大舰艇能容纳分层,潜艇不行——一吨空间挤几十人,规矩得为实际让路。 这平等有代价。潜艇兵压力大,艇内噪音嗡嗡,空气混浊,官兵虽平起平坐,但任务重。英国皇家海军的潜艇兵出航三月,回来得心理疏导。美国海军的弗吉尼亚级潜艇上,官兵轮班十八小时,平等协作是常态,但失误率高。日本海军的伊艇在太平洋上,官兵混住导致士气稳,但伤亡率五成以上。德国U艇更惨,艇员死亡率七成,平等没挡住盟军雷达和深弹。

0 阅读:9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