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堪称是国内军迷的狂欢月,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9.3大阅兵,到福建舰电磁弹射三款舰载机成功测试,再到无人版轰-20的突然曝光,解放军新装备扎堆亮相,武器装备呈现井喷式发展。 无人版轰-20的突然现身,让原本就神秘的轰-20项目更加迷雾重重。美国《战区》杂志曝光的卫星影像显示,在马兰基地跑道上滑行的这架“超大号飞翼”,翼展约42米,机身长度却达到23-24米。这个尺寸超过了美军最新的B-21“突袭者”(翼展约41米,机长约20米),尤其是在机身长度上明显超出。更长的机身通常意味着更大、更深的内部弹舱,不是为了多装几枚常规炸弹,而是为搭载鹰击-21乃至“惊雷-1”这类超长尺寸的高超音速导弹量身定做。这手笔,明显吸取了美军B-2因为机身短小无法内置大型空射导弹的教训。 轰-20项目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战略“障眼法”。是继续打磨一款有人驾驶的隐身战略轰炸机,还是直接迈向无人化战略打击的全新赛道?美国空军正沿着B-2到B-21的有人机路径稳步推进,而中国这次展示的大型无人平台,翼展甚至被曝达到与B-2相当的52米,这暗示了一种可能:中国或许正在尝试跳过渐进式升级,直接探索无人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未来。 无人化路径的优势显而易见。没有飞行员,意味着可以取消复杂的生命支持系统,将节省的空间和重量转化为更远的航程和更大的载弹量。美专家推测,这款无人平台的作战半径可能超过6000公里,搭配射程可达3000公里的高超音速导弹,其打击范围足以覆盖关岛、夏威夷乃至美国阿拉斯加沿岸。在体系化作战的今天,无人平台可以执行高风险的长航时、纵深突防任务,即便被击落也无需担心人员伤亡。 这不仅是一款轰炸机,更是一个多任务平台。其模块化设计潜力巨大,可以快速切换侦察、反潜甚至电子战任务模式。一架能够持续滞空数十小时的大型隐身平台,在关键海域进行不间断巡逻,对任何潜在对手都是巨大的战略牵制。 福建舰同时成功弹射歼-35、歼-15T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则展示了中国军工另一个维度的进步——体系化整合能力。空警-600作为“空中司令部”,指引歼-35执行隐身突防,指挥歼-15T进行重拳打击,这套组合拳让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实现了代际跨越。 是继续期待一款能与B-2、B-21直接对标的有人驾驶轰-20,还是拥抱一个更具颠覆性的无人战略轰炸时代?中国航空工业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再是简单的“二选一”,而是构建一个有人机指挥、无人机前沿突击的混合体系。这种“换道超车”的思维,或许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战略转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9月份堪称是国内军迷的狂欢月,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9.3大阅兵,到福建舰电磁
旅行看世界
2025-09-26 11:54:15
0
阅读:32
鵬程萬里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