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最新发言令对方哑口无言,80多年来对美国人讲的比较硬的话,他提出美国应放弃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摒弃核共享和延伸威慑安排,直言 “一切都该结束了,这一切拖得太久了”。这绝非与美国商量,而是必须执行! 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一次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的发言再次震动了国际舆论。 这不是什么温和的建议,而是中国对美国长期以来在核军控和导弹防御领域做法的直接抨击。 他明确指出,美国应该停止推动那些破坏全球战略平衡的安排,包括放弃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摒弃核共享和延伸威慑的机制。 这番话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就在9月26日,中俄提出的延长伊朗核协议相关制裁救济的决议未能通过,安理会未能避免对伊朗的“快速恢复”制裁,这直接暴露了美国及其盟友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让全世界都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耿爽的表态不是在商量,而是直白地提醒美国,一切该结束了,这种拖延太久了,会带来更大风险。 要理解耿爽这番话的背景,从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事说起。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推进“黄金穹顶”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这是一个号称新一代的防御盾牌,旨在覆盖整个美国本土,拦截来袭导弹。 美国的这一举动立刻引发中国的强烈回应。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张晓刚在5月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批评过类似做法,说这会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推动太空军备竞赛,但到8月,美国还是推进了。 中国军控部门主任孙晓波在更早的核不扩散条约筹备会上指出,美国计划投入1.7万亿美元现代化核武库,同时发展这样的防御系统,会损害其他核国家的权利,破坏全球战略稳定。 这不是空谈,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早在多年来就让中国担心,因为它不只是防御,还可能让美国觉得可以先发制人,削弱相互威慑的基础。 耿爽的发言正是延续了这一立场,他强调美国应该放弃这种全球部署,因为它已经拖累了国际军控进程太久,导致像伊朗核问题这样的危机一再升级。 9月26日的联合国会议,耿爽表达了对决议失败的遗憾。这份决议本意是延长2015年伊朗核协议下的制裁救济六个月,避免自动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 但美国和欧洲国家投了反对票或弃权,导致失败。耿爽直言,这可能会引发新的地区安全危机,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背道而驰。 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朗核协议后,重启了对伊朗的严厉制裁,导致伊朗逐步减少履行协议义务,比如提高铀浓缩水平。 现在,决议将于10月18日到期,安理会将停止审议伊朗核问题,这等于给美国及其盟友开了绿灯,继续施压伊朗。 耿爽呼吁美国,这不是在求情,而是提醒美国,如果继续用武力威胁和制裁压力,问题只会恶化,不会解决。 耿爽的话为什么这么硬气?因为这涉及到美国在核共享和延伸威慑上的长期做法。美国与北约盟国共享核武器,在欧洲部署核弹头,还与韩国、日本等国搞延伸威慑,承诺用核伞保护它们。 这在我们的眼里,就是在制造不平衡。美国一边指责别人发展核能力,一边自己照样做。拿韩国来说,2025年上半年就有报告讨论韩国是否该发展自己的核武器,但美国通过核共享来稳住盟友,避免它们独立核武装化,却同时增加了地区紧张。 中国一贯反对这种双标。早在2025年5月,中国代表孙晓波在联合国就指出,美国坚持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针对其他国家制定量身定制的核威慑策略,这直接挑战了全球无核化的努力。 耿爽的最新表态,正是对这些做法的延续,他说一切都该结束了,因为拖得太久,会让核扩散风险更大。 特朗普想拉中国入局,限制核武器发展,但他自己在推进导弹防御和核现代化。中国评估显示,美国的移动、筒仓和训练发射器总数超过550个,而中国一直在强调最低限度核威慑,不搞军备竞赛。 但美国的做法逼得中国不得不加强自身能力。 耿爽在联合国发言时,虽然焦点在伊朗,但他的原则性表态隐含了对美国整体核策略的批评:如果美国不放弃那些延伸威慑安排,不停止全球导弹防御的扩张,国际对话就难有进展。 伊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美国退出协议后,伊朗的弹道导弹项目成了焦点,制裁包括导弹技术转移禁令。 现在,随着制裁恢复,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在会上重申伊朗拒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也警告西方不要升级冲突。 这些事实摆在这里,让人不得不思考,美国的这些安排到底是为了防御,还是为了维持霸权? 耿爽的话点醒了很多人:80多年来,从二战结束到现在,美国在核领域的话语权太大了,但现在世界变了。中国不是在威胁谁,而是在用理性提醒,放弃那些过时的机制,才能真正推动和平。 比如,中俄的合作就是在探索另一种模式,不搞零和博弈,而是共同维护战略稳定。 如果美国继续部署全球导弹防御,像“黄金穹顶”那样覆盖太空,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被迫升级武器,导致军备竞赛升级。 经济日报 2025-9-29 中方代表“点名”美国,应放弃开发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
耿爽最新发言令对方哑口无言,80多年来对美国人讲的比较硬的话,他提出美国应放弃部
豌豆大说法
2025-09-29 14:44: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