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冬天,一个汉奸带着300多个日军进山搜寻抗联。哪知第二天,汉奸独自回村

熹然说历史 2025-10-12 23:46:44

1937年冬天,一个汉奸带着300多个日军进山搜寻抗联。哪知第二天,汉奸独自回村,告诉大伙儿赶快去山上铲雪雕。 1937年隆冬,黑龙江汤原县的乡亲们亲眼看着本村地主黄有带着300多个日本兵进了深山。村民们骂他是卖国贼,有人甚至朝他吐唾沫。可第二天,这个”汉奸”却独自回来了,浑身是伤,嘴里说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快去山上铲雪雕!”等大家赶到山谷,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黄有这个名字,在汤原县西北沟一带算是响当当的人物。1899年他出生在呼兰县一个穷苦人家,21岁那年跑到汤原开荒种地。这一干就是十年,硬是用双手开出4500多亩地,成了当地数得上的富户。按理说,有钱人大多只想保住家业,可黄有偏偏不是这样的人。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日本人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1934年春天,抗联负责人夏云杰在太平川开会,号召有钱人捐钱捐枪支援抗日。黄有二话不说,当场牵出5匹马,拿出10支枪,还承诺卖粮捐款。就这样,他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担任司令部副官和稽查处处长,专门负责后方密营的工作。 为了不暴露身份,黄有表面上还得装出一副地主老财的样子,跟日本人周旋。这就苦了他,乡亲们不知道内情,背地里骂他是”黄二鬼子”,说他贪生怕死、巴结鬼子。黄有听了这些话从来不辩解,依旧该干啥干啥。 1937年冬天,日军加紧对抗联的围剿。这天一大早,300多个日本兵突然包围了石场屯,把村民都赶到打谷场上,端着枪逼问抗联的下落。村民们谁也不吭声,日本军官急了,命令士兵抓人。眼看要出人命,黄有站了出来,笑着说自己知道抗联在哪儿,愿意带路。 村民们的唾沫星子喷了他一脸,骂他是卖国贼。黄有低着头,带着日军往山里走。他专挑难走的路,在雪地里转了四五天,把日军带进了小兴安岭东麓的原始森林深处。这地方当地人叫”鬼门关”,每年冬天都会刮起极寒的暴风雪,进去的人很少能活着出来。 黄有一路上故意多吃日军的罐头和饼干,既是给自己补充体力,也是要消耗敌人的给养。走了好几天,日军带的东西快吃光了,还是没见到抗联影子。日本军官急眼了,拿枪指着黄有。黄有不慌不忙地说,前面就是密营了。果然走不远就看到个营地,日军欣喜若狂,结果冲进去一看,空无一人,原来是个废弃的旧营。 日军气得要杀黄有,可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只能在山谷里扎营过夜。黄有早就算准了时间,知道暴风雪马上就要来。半夜时分,他趁日军睡着,悄悄爬起来往谷口跑。刚爬出没多远,暴风雪就来了,气温瞬间降到零下四十多度。黄有在齐腰深的雪里拼命走,眉毛睫毛全结了冰,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倒在山脚下。 第二天,村民发现了昏迷的黄有,赶紧通知抗联。黄有醒来就说”鬼门关”三个字,然后又昏了过去。抗联战士们赶到山谷一看,300多个日本兵全冻成了冰雕,有的蜷成一团,有的保持着伸手的姿势,一个活的都没有。 黄有虽然逃出来了,但他的四肢已经严重冻伤,伤口开始溃烂。密营里没有药,也没有多少粮食。战友们劝他下山养伤,他说那样会连累亲人。部队转移时,留下两个战士照顾他。可这两个战士后来出去找粮食,都牺牲在日军手里。 1938年3月,抗联六军参谋长冯治纲带人回到密营,发现黄有已经去世多日。他的遗体躺在窝棚外的一个土堆上,目光还望着战友离开的方向。战友们含着泪把他就地安葬,没有墓碑,只用几块石头做了标记。 黄有牺牲那年才39岁。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家人拿到了烈士证明书。后来汤原县建了抗联纪念馆,黄有的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那个”鬼门关”山谷现在还在,每年都有人去祭奠。人们记住的不只是那300个冻死的日军,更是这个宁愿背骂名、用命换胜利的抗日英雄。 这就是黄有的真实故事。一个地主,本可以带着家产跑到关内躲战火,却选择留下来跟日本人斗到底。他用自己的命,换掉了300多个敌人,这份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你听说过类似的抗日故事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

4
2025-10-13 00:46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