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2年,严嵩倒台,在被抄家时提出:留点钱打发仆人。徐阶听闻,一字一句道:“我

熹然说历史 2025-10-15 00:49:25

1562年,严嵩倒台,在被抄家时提出:留点钱打发仆人。徐阶听闻,一字一句道:“我记得,杨继盛家里没有仆人。” 权倾二十年的严嵩被抄家时,竟然恳求留些银两打发仆人。徐阶听到这话后,一字一句回应:“我记得,杨继盛家里没有仆人。”一句话,道尽了人间冷暖和历史公道。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恩怨纠葛? 杨继盛七岁丧母,继母让他去放牛。这个孩子路过私塾时总要停下脚步,看着里面的孩童读书。他对兄长说想读书,兄长质疑他年纪小,他却回答:“能放牛,就不能读书吗?”父亲听了这话,让他边放牛边读书。十三岁才能专心从师学习,家里穷得很,但他读书越发刻苦。 嘉靖二十六年,杨继盛考中进士,授官南京吏部主事。后来调任兵部员外郎时,因上疏反对仇鸾开马市议和,被贬到狄道当典史。在那个偏远的地方,他开办学校教孩子读书,妻子张贞变卖首饰维持生活。家里穷到连个仆人都雇不起,夫妻俩什么活都得自己干。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都叫他”杨父”。 再说严嵩这边。他弘治十八年中进士,靠着会写青词祭文得到嘉靖帝宠信。从嘉靖二十一年到四十一年,他专权整整二十年。有学者评价他当官就做了四件事:媚主、整人、弄权、索贿。他和儿子严世蕃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朝中有三十多个官员认他做干爹。 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上疏弹劾严嵩”五奸十大罪”。这份奏疏列举了严嵩的种种罪行,包括独揽大权、收受贿赂、残害忠良等等。严嵩恼羞成怒,把他打入大牢。在阴暗的牢房里,杨继盛用劈开的竹筷绑上碎瓷片给自己剔腐肉,狱卒看了都说这人比关羽还狠。嘉靖三十四年秋天,杨继盛被押往刑场,临刑前他吟出:“浩气还大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年仅四十岁就这样没了。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罢相。嘉靖四十四年,朝廷下令抄没严家。锦衣卫涌进严府,开始搜查财物。金银珠宝、古董字画被一箱箱抬出来,其中有三千多轴名画,包括阎立本的职贡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苏轼的竹石图,还有王羲之、赵孟頫、张旭、颜真卿的书法真迹。负责登记的官员手中毛笔飞快移动,光是记录财产就写了六万多字。 八十五岁的严嵩看着自己的财产被搬空。押解的官员要带他走时,他跪下来恳求:“能否留些银两,打发府中仆人?”这个请求很快传到了徐阶耳中。 徐阶当时正在审阅抄家清单。听到严嵩的话,他一字一句地说:“我记得,杨继盛家里没有仆人。”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沉默了。当年杨继盛在狄道当典史,妻子卖首饰度日,哪里雇得起仆人?他被严嵩害死后,家里连探监的钱都凑不齐。如今严嵩却为仆人的遣散费讨价还价,这对比实在太讽刺了。 严嵩的请求被驳回,一文不给。抄家财产总计折银二百三十五万九千多两,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这些钱都是民脂民膏,是他贪污受贿二十年攒下的。 严嵩被削职为民,赶回老家。隆庆元年,八十七岁的严嵩住在坟场旁的破屋里,满头白发,面黄肌瘦。他饿得受不了去街上讨饭,却没人给他一粒米、一口馒头。百姓认出这个昔日的权臣,都绕着走。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靠吃坟场的祭品充饥,在举国唾骂声中死去,无棺木下葬,无人吊唁。严世蕃早在嘉靖四十三年就被处死了。 徐阶接任首辅后,开始整顿朝政。他清查贪官,严明法纪,那些依附严嵩的官员纷纷收敛。朝中风气慢慢好转起来。穆宗登基后,追赠杨继盛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后人把他的故宅改成庙宇,尊他为城隍。每年清明,来祭拜的百姓络绎不绝。 这就是历史的公道。严嵩贪污了相当于国家一年财政收入的钱,最后连饭都吃不上,死后骂名流传五百多年。杨继盛家里穷得雇不起仆人,死后却名垂青史,受万民敬仰。徐阶那句话点破了一个道理:权势和金钱都会散去,只有德行和气节才能永存。 徐阶那句”杨继盛家里没有仆人”,不仅是对严嵩的回应,更是给后人上了一课。你觉得历史对严嵩和杨继盛的评价公平吗?如果你是当时的官员,会选择做严嵩那样的权臣,还是杨继盛这样的清官?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0 阅读:93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