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女子两年在美容院花了近500万,结果发现6万买的护臀霜市场上卖一块七。对方

史叔温情 2025-10-20 19:09:27

湖南一女子两年在美容院花了近500万,结果发现6万买的护臀霜市场上卖一块七。对方还当她是傻子,推销什么“吃了变聪明的智慧菌”,“吃了变瘦的瘦瘦菌”……   “您是我们尊贵的VIP会员,这支抽脂手术后必须要用的私人订制护臀霜,现在只要六万块钱。”   倘若时光能倒流,当刘女士(化名)第一次在美容院听到这句推销时,如果能问一句“它到底特别在哪里”,或许就不会有那近五百万元的账单,以及那个让她震惊的发现:市场上售价仅一块七的同类产品,在她这里,被冠以“私人订制”的名号,价格暴涨了三万五千倍。   这不是编故事,而是发生在长沙市的真实案件。   两年来,刘女士从起初数万元的基础护理,发展到后来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定制项目”。再后来,是一百二十万元的“多巴胺项目”,承诺能唤醒内在愉悦;是七十五万元的抽脂手术,号称能重塑形体。   然而,最令人震惊的,是那些超越了生理常识的推销话术:“吃了变聪明的智慧菌”、“吃了变瘦的瘦瘦菌”。   还有那支最终成为导火索的“护臀霜”,在美容院的描述中,它是独一无二的科技奇迹,直到真相揭开,发现它只是市场价仅一块七的“普通货”。推销员那句“当您是家人一样的贵宾”,在价格对比下,显得格外刺耳。   事实上,这类天价消费的背后,从来不是单一冲动,而是一套精心设计、逐步收紧的心理操控系统。   环境是第一步。高端美容院深谙此道:从踏入那一刻起,空气中弥漫的定制香氛,脚下柔软无声的地毯,顾问温柔体贴的问候,手中温热的进口花茶,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您值得拥有非凡的待遇”。   话术是第二步。从“您的肌肤最近有些疲惫”到“这个项目专门为您这样的精英女性设计”,语言如同心理按摩,精准触动着客人潜意识里的身份焦虑与社交期待。“VIP会员”“私人订制”等词汇,不断强化着特权和优越感,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对价格的敏感度。   最终,美容院为刘女士们营造了一个封闭的“环境”。在这里,常识被隔绝,理性被感性淹没,对衰老的恐惧、对完美的追求、对社交认可的渴望,都被巧妙转化为持续消费的动力。   此外,刘女士的遭遇虽然是极端案例,但她表现出来的“焦虑”,却是普遍的。在一个对“完美自我”过度推崇的时代,肥胖是原罪,衰老是过失,不够聪明是短板。而资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不安,并将它们转化为商机。   于是,市场充斥着各种承诺“速成”的神话:一瓶精华液能抹平岁月痕迹,一剂针剂能重塑青春轮廓,甚至几颗“智慧菌”就能提升认知能力。这些说法往往披着“科技”外衣,利用公众对专业知识的信任,将复杂的生理过程简化为单一的产品功效。   虽然市场监管部门目前已介入调查,但此类消费纠纷往往面临复杂的维权问题:高昂消费常伴随“友情价”“私人优惠”等模糊表述,导致取证异常困难;在非医疗美容领域,服务与产品定价拥有较大自由度。所以,“自愿消费”往往成为商家最有力的抗辩理由。   最后,只能说,在这个消费主义无孔不入的时代,最大的奢侈,不是消费得起多昂贵的产品,而是保持清醒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的勇气,以及那份不被轻易定义的自我价值。   信源: 风芒新闻——女子两年在美容院消费近500万“类似产品3块4卖我6万元 价格高出320倍”“护臀霜”6万元用55次 1千多一次 女子坦言:电信诈骗看了这个都后悔入错行了   文│一阳 编辑│史叔

0 阅读:1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