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名了,不仅俄罗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谁也没料到……俄罗斯导弹之所以难仿

康安说历史 2025-11-06 23:27:06

这下出名了,不仅俄罗斯,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谁也没料到…… 俄罗斯导弹之所以难仿造,很大原因是用了电子管和二极管等落后技术,不少国家找不到使用这些元件的技术工人,每回看到俄罗斯用落后技术造出先进装备,不得不服俄罗斯的创造和发明。 要说这事儿得从苏联时候说起,当年美国一门心思搞晶体管,苏联却认准了电子管,不是傻,是看透了核战争的门道 —— 电子管抗电磁脉冲能力强,核弹炸完还能干活,晶体管遇上电磁脉冲直接报废。 这思路传到俄罗斯,硬是把 “落后技术” 玩出了花。就说那个大名鼎鼎的 Duga 雷达,全是钢结构电子管拼出来的,发射天线阵高 85 米、宽 210 米,接收阵更是高达 135 米,总功率一千万瓦,一开机全球短波都被干扰,收音机里全是 “嗒嗒嗒” 的噪音,人送外号 “啄木鸟雷达”。 配套的 A-135 反导导弹更狠,不用高精度制导,直接装 1 万吨当量核弹头,靠核爆冲击波拦核弹,根本不用像中美那样搞动能碰撞,这脑洞一般国家想不出来。 有人说电子管笨重、精度差,可俄罗斯就用大功率、大体积补上了。Duga 雷达性能是不如中美有源相控阵雷达,但人家靠 硬实力照样实现探测拦截,CRT 屏虽然只能显示光标,没法出立体图像,可操作员手动分析、机械操作发射,照样精准狠。 反观西方那些靠芯片和液晶屏的雷达,看着先进,遇上强干扰就歇菜。去年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的 LMUR 空地导弹简直是电子战环境下的王者,卡 - 52M 直升机带着它打了无数精准打击,俄罗斯军工头头直接说,这导弹的控制信道根本压不住,至今没出现过被干扰失效的情况。 要知道乌克兰那边可是有北约支援的电子战设备,能在这种环境下稳如泰山,全靠里面那些抗造的老元件。 更绝的是这些老技术的可靠性,俄罗斯军用芯片大多是 60-250 纳米的老工艺,看着比西方 7 纳米芯片落后近 20 年,可可靠性高达 99.99%,成本才是先进工艺的五分之一。 去年 10 月,俄军苏 - 34 投的增程滑翔炸弹更能说明问题,就是给老航弹加了个制导套件,里面塞了 8 到 12 个导航模块天线,抗干扰能力拉满,飞行 150 公里精准命中目标,成本才 3 万美元,连美国 “杰达姆” 炸弹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西方导弹靠高端芯片追求精度,可在战场上,一颗电磁脉冲弹过来,那些精密芯片全成废铁,俄罗斯这些带电子管的家伙却跟没事人一样,该炸哪儿炸哪儿。 为啥难仿造?真不是元件多金贵,是没人会用了。现在各国都在卷先进芯片,年轻技工连电子管长啥样都不知道,更别说调试那些密密麻麻的电路板了。 俄罗斯不一样,苏联留下的电子管生产线还在转,老技工能把这些 “老古董” 的性能挖到极致,比如他们的电子管经过特殊工艺改良,能扛住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和剧烈震动,这可不是随便找个旧电子管就能替代的。 就像 A-135 导弹里的电子管,要承受发射时的巨大过载,普通电子管早碎了,俄罗斯这些特制的却能稳定工作几百小时,这手艺得靠几十年经验积累,有钱都买不来。 俄乌战场的例子最实在,乌军手里有不少西方援助的先进防空导弹,可就是拦不住俄罗斯的 “老款” 导弹。 有次俄军一天发射 20 枚改装的老导弹,乌军只拦住 3 枚,剩下的全中目标,不是西方导弹不行,是俄罗斯这些带电子管的家伙信号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防空系统的芯片根本识别不了、干扰不动。 反观西方某些导弹,一旦芯片被干扰,直接变成无头苍蝇,落到没人的地方。 说穿了,俄罗斯这是摸透了战场的本质 —— 武器不是越先进越好,是越实用越好。电子管、二极管虽然老,但抗造、便宜、不挑环境,再配上俄罗斯工程师的巧思,硬是把 “落后” 变成了优势。 现在全世界才看明白,不是俄罗斯造不出先进芯片,是人家压根没走那条路,用最实在的技术,造出了最顶用的武器,这种智慧,真得让人竖大拇指。那些嘲笑俄罗斯技术落后的人,看完战场数据估计也得闭嘴,毕竟能打胜仗的,才是真本事。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