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四川的一个小山村里,临终前对小29岁的妻子潘兰

陈砚之 2025-11-10 20:12:35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四川的一个小山村里,临终前对小29岁的妻子潘兰珍说道:“我走后,有合适人选,你可以改嫁,但千万不要拿我名声去卖钱。” 陈独秀1879年出生在安徽怀宁一个旧式家庭,早年科举中秀才,后来去日本留学,接触新思想。回国后他办《安徽俗话报》,宣传反清,加入岳王会这些革命组织。辛亥革命时当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二次革命失败又跑日本。1915年在上海创《青年杂志》,后来改《新青年》,推民主科学,点燃新文化运动火把。1917年到北大当文科学长,1918年还开马克思主义专栏。1919年他领导五四运动,6月散发传单被抓,关了仨月保释出来。1920年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共一大缺席选他中央局书记,一干就是几年。 到1927年八七会议被免职,1929年因托派观点被开除党籍。1931年当托派中央总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抓捕,1933年判13年,关南京监狱五年。狱中条件还行,有书桌,能写东西。1937年抗战爆发,8月23日出狱。这段早年经历,让他从旧社会书生变成新思想旗手,再到政治漩涡里翻船,人生起落大得像过山车。其实很多人只记得他创办党,却忽略他后来坚持己见,宁可坐牢也不妥协的那股倔劲。 陈独秀出狱前几年,1930年代初在上海贫民窟化名躲通缉,用李姓住着。那时候他51岁,遇上1908年生的潘兰珍,小他整整29岁。潘兰珍江苏南通人,早年家穷,四岁逃荒到上海,长大在纱厂烟草公司打工,日子苦哈哈。两人住前后屋,慢慢熟络起来。陈独秀同情她经历,教她识字背诗,潘兰珍老实勤快,上班挣钱养家,还不打听他过去。1930年他们结合,1931年抱养四岁女孩,取名潘凤仙,随潘姓。潘兰珍上班,陈独秀在家整理稿子,日子虽紧巴,但俩人互相依靠,过得算安稳。 1932年陈独秀被捕,潘兰珍回娘家躲过一劫,从报纸才知丈夫真身份是革命党要犯。她没吓跑,反而赶南京监狱探监。陈独秀本想让她别掺和,怕连累,可潘兰珍租房附近,做零工维持,经常进狱照顾生活,帮传话买东西。五年牢狱,潘兰珍寸步不离,帮他完成好几部专著。陈独秀对别人发火,对她却没脾气,因为她照顾得太周到。这份情谊,不是浪漫小说那种,而是实打实共患难,潘兰珍从普通女工变成他晚年支柱,靠的就是那份不离不弃的韧劲。 出狱后1937年8月,陈独秀带潘兰珍离开南京,先武汉再重庆,1938年8月到四川江津鹤山坪石墙院定居。当地士绅提供房子,来访者多,潘兰珍负责接待煮饭采购,村民也喜欢她热情。陈独秀靠稿费和少量接济过日子,但名声大,很多人想捐款改善生活,他一概拒绝,包括友人送的两万元,担心被利用名声做文章。日子越过越紧,稿费不够用,潘兰珍在屋周围开荒种菜,解决吃饭问题。有时家里没钱,她当掉陈独秀皮袄换米。陈独秀身体弱,高血压老犯,潘兰珍借钱抓药护理。这段江津四年,表面平静,实际穷得揭不开锅,却看出陈独秀骨子里的清高,宁饿死不低头。 1942年5月,陈独秀健康急转直下。5月12日喝蚕豆花水后中毒,腹泻呕吐,高血压并发,医生打强心针也没用。27日晚上9时40分去世,终年63岁。弥留之际,他拉着潘兰珍手,留遗言:兰珍吾妻,我去后,你务求生活自立,倘有合适之人,可从速改嫁,安度后半生。有一事切记,切不可拿我的名声去卖钱。还嘱教育部寄来款不可动用。何之瑜包惠僧等人也在旁。这遗言不光放手让她再找归宿,更死守一生原则,别让名声变商品。陈独秀一生追求独立,这话说得接地气,却重千斤,体现他到死不媚俗。 陈独秀去世,家里穷得棺材都买不起。当地邓蟾秋邓燮康捐楠木棺,士绅友人凑钱办丧。送葬上百人,抬棺过山路,还有国民党特务监视。下葬鹤山坪前坡。潘兰珍守灵,遵守遗言,拒动捐款,没借名声换钱,也没改嫁。收拾东西搬附近农场,做工种菜挑担卖,苦撑四年。抗战胜后回上海,在小学校食堂干活。1947年陈松年按父亲遗言,移棺安庆北门叶家冲,与原配高晓岚合葬。潘兰珍和养女潘凤仙团聚,凤仙早年寄养南通亲戚。1949年潘兰珍子宫癌上海去世,年41岁。

0 阅读:4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