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秋天,毛主席在武汉问了韩先楚一句话:“洪麻子怎么样?”韩刚说完洪学智还在吉林下放劳动,毛主席马上接了一句:“他过去有功,不能一棍子打死 洪学智这人,1913年出生在安徽金寨山沟里,家穷得叮当响,三岁妈没了,十三岁爸也没了,靠叔伯拉扯大。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后来到镇上杂货铺当学徒,天天挑水劈柴干重活。1929年才16岁,他就扛着土枪加入商南起义,很快就编到红军队伍里从战士干起。那时候鄂豫皖根据地打仗猛,他当小队长带着人冲锋,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苏家埠战役打得最狠,他趴阵地边拉枪栓,左胸中一枪,血哗哗流还坚持指挥,直到昏死过去。伤好后继续干,长征路上调去红四方面军管后勤,翻雪山过草地,背伤员趟泥水找野菜,三过草地还染上伤寒高烧,战士们翻山挖草药一碗碗灌下去,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抗日打完,他带部队进东北,枪弹奇缺,他就把自己那点武器分给战斗连队,自己抡大刀片上,林彪夸他带兵从不吃亏。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四十三军打四平、辽沈、平津,封锁天津港断敌人海路。1949年海南岛战役,他当十五兵团副司令,亲自上木船侦察,坚持夜间分批偷渡,几百艘小木船突破国民党海军封锁,一举登陆拿下全岛。抗美援朝一打响,他管志愿军全部后勤,发明顶牛运输和分段接力,把物资送到最前线,彭德怀直说他的后勤立头等功。1955年授衔,他从周恩来手里接过上将军衔命令状,当上总后勤部部长,管全军吃喝拉撒。 说实话,老洪这人一辈子管后勤,却打仗冲锋从不落后,功劳堆成山。1959年后,他调吉林省农业机械厅当厅长,带着人搞出东北第一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粮食紧缺时候帮了大忙。1962年下到农场劳动,每天五点起床喂猪扛麻袋,一百多斤粮食来回跑几十趟,从不喊累,还跟年轻人比力气,讲过去打仗故事。大家伙儿都服他,这老头上过战场下过农村,哪儿都实打实干活。 这事儿得从1965年秋天说起。那年主席到武汉,韩先楚去汇报工作。汇报完,主席突然问起洪学智情况,韩先楚实话实说还在吉林农场干体力活。主席听完直接表态,洪学智过去有功,不能一棍子打死,还可以安排他做些工作。这话一传开,吉林省委马上行动,洪学智从农场调出来,当上吉林省石油化工局局长。说白了,这一句问话成了转折点,老洪从扛粮包直接管起工业生产线。这也说明高层对老同志历史功绩的认可,老洪跟主席早年在红四方面军就共事,解放战争又同在第四野战军,感情基础在那儿,贡献摆在那儿,不是随便说说。 老洪到石油化工局上任后,继续那股实干劲儿,每天骑自行车下厂,爬油罐检查设备,推动技术改造,把吉林油田刚探出的油赶紧炼出来,裂解装置年底前就搞上马力全开。1974年正式当局长,吉林化工产业那几年上台阶,跟他抓生产分不开。1977年他回部队,任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跑遍东北仓库重新规划布局,风雪天坐吉普车去一线。1980年又回总后勤部部长,推动供应标准化、装备现代化,为南部边疆作战备好物资,还保障百万裁军顺利进行。 1988年9月14日,北京八一大楼,老洪第二次从邓小平手里接过上将军衔命令状,成为全军唯一两次授上将的人。这事儿,这在军史上绝无仅有。晚年他多次回四平战场旧址,把珍藏的作战地图照片捐给纪念馆,要求陈列必须真实准确,一点儿不马虎。2006年11月20日,他在沈阳去世,93岁。一辈子从红军小战士干到共和国上将,从不管在啥位置,都保持劳动本色,教育子女自食其力,从不搞特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