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游击队长刘奎准备开会,队员王德却借口头疼去睡觉,刘奎意识到不对劲,就

武某人 2025-11-14 11:21:43

1941年,游击队长刘奎准备开会,队员王德却借口头疼去睡觉,刘奎意识到不对劲,就跟了上去,王德眼神躲闪,突然说:“队长,我对不起你!” 话音刚落,一把斧头重重地砸在他们中间的泥地上。王德满脸通红,他的手在抖,眼里却布满血丝。 刘奎蹲下身,把斧头拾了起来。“你想干什么?”他的语气低沉。 王德低头不语,一只脚不断摩擦着地面。过了好一会儿,他喃喃道:“叶保长说,只要我……我……” “只要你杀了我,他就让你当乡长。”刘奎帮他把话说完。 王德猛地抬头,脸上的血色褪得干干净净。 刘奎站起身,把斧头递还他手里:“还给你,别把刀口对着自己人。” 这一夜之后,王德再没说过一句背离誓言的话。三个月后,他抱着炸药包冲进敌军碉堡,用几乎自毁的方式为队伍打开通路。那场战斗后,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刻在战报上。 那一年,他们刚从皖南事变的废墟中爬出,只剩下三个人:刘奎,王德,还有伤得动弹不得的李建春。 武器只剩一把快散架的老枪,粮食全靠山里的草根野果。山洞的顶会滴水,夜里冻得牙关打颤。可刘奎从不抱怨,他总是第一个出去侦察,最后一个吃饭。一次夜袭中,他单枪匹马闯进伪警据点,一把砸碎敌人的电台,才换来队伍三天的喘息。 队员信他,百姓护他。老乡的儿子愿意跟他上山当兵,猎户偷偷送来药草。他的队伍从三人长到了三十人,从穿草鞋的散兵游勇变成了一支人人惧怕的兵。 王德是最早跟他的那一批人,却一度动摇。他不是恶人,只是那一夜,他喝了几杯闷酒,叶保长凑上来,说了些“有福一起享,何必跟着吃苦”的话。人心有时候就像松动的门闩,只差一口气。 但刘奎没推他一把,而是拉了他回来。 此后数月,王德再没离开过队伍半步。夜校里,他蹲得比谁都久,战斗里,他冲得比谁都快。一次日军围剿,他中弹倒下前,用最后的力气把手雷塞进敌军卡车油箱。当他奄奄一息地躺在山谷里的时候,他只问了一句话:“队长,我这回算是真正的革命者了吧?” 刘奎握着他的手,点了点头。 刘奎这个人,从来不是靠嘴说服别人。他是红军老兵,长征时走过雪山草地,身上留下无数弹片。他曾在福建的山林里断粮三十日,一口水三人分着喝。 1939年转入皖南后,他带着伤员组成游击小队,夜伏山洞,白天干农活,晚上打仗。一次突围,他背着昏迷的战士跑了六里山路,被敌人追着打,硬是没扔下人。 他的命像是捡来的,可他从未觉得自己有多特别。他常说:“我们是老百姓的兵,兵不能吃老百姓的饭不打仗。” 敌人几次围剿他,都没得逞。一次跳崖,他被藤缠住逃过一劫;一次山火,他钻进废弃炭窑才活下来。有人传他有“铁骨头”,其实不过是“心里有火,哪怕天再冷也不灭”。 1979年,刘奎病逝在合肥的一家老干病房。消息传出后,曾与他并肩战斗的人自发赶来吊唁。

0 阅读:0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