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土匪黑七提出要与红军单挑,何子友去迎战,她对黑七说:“比武如果我赢了,红军自由通过。”黑七一看是个黄毛丫头,不屑地说:“没问题”,他不知道的是,这何子友可不是一般的“黄毛丫头”。 红军队伍被困在川陕交界的狭道,前路正是黑七盘踞多年的老巢。这个传言中“刀下不留活口”的悍匪,此刻正冷笑着站在山岩之上,身后数十名土匪纷纷摩拳擦掌。 何子友从容不迫地走出队列,披着褪色军装,脚步稳健。她说:“你说过,赢了就让我们过去。” 黑七咧嘴一笑,“出招吧,小丫头,爷爷还没杀过女人。” 何子友身形一错,趁其大意瞬间缠住黑七的手臂,一个巧力“扭马肘”,咔哒一声,巨响如破竹。黑七惊叫跌倒,趴地不起。四周山匪愕然无声,那些曾靠刀喝人血的亡命之徒,第一次感到来自“黄毛丫头”的寒意。 这一战,不仅赢得了红军通路,也让黑七丢盔弃甲,甚至献出缴获的弹药与武器。在离开山谷前,何子友转身望了他一眼,没有嘲笑,没有怒火。 何子友为何能以一敌众?要解释这个答案,得从她十岁那年说起。 何子友出生在1913年四川苍溪县一个贫苦农户家中。父亲死于反动派之手,她被迫寄身于武馆做杂役。 也就是在那段挑水劈柴的苦日子里,她在夜里习练武艺,雪夜踏冰练马步的执着,打动了武当太和门第十一代传人李德源。此后,山林中多了她和师父对练的身影。点穴手法、寸劲寸打,她练得如痴如醉。 后来,她在红军征兵处报名,特长一栏只写了三个字:“会打拳。” 这一拳,不止打向土匪黑七,更打破了那个时代对女性的偏见,打出了红军战士的尊严,也打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那场山谷比武后,何子友随部队继续长征,参加泸定桥战役,西征时在祁连山阻击马家军,甚至在严酷的环境下用自学的医术救治战友。她的武艺是守护——守护战友、守护信仰、守护那个风雨飘摇中的民族尊严。 晚年,她在延安、在上海、在祖国的角落悄然奉献,直至2016年冬夜悄然离世。 何子友的故事,是一段红色传奇,她不曾高声呐喊,也没有大肆宣扬,但她的每一次出拳,都让人记住了一件事:“世间从来没有什么生而无畏的人,有的只是在黑暗中依然敢于出拳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