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坠机后,仅剩中俄战机完成飞行表演 21日的迪拜航展发生“光辉”战机坠毁事故后,对在场的观众和其他国家的代表们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剩下的12场飞行表演,有10场全部取消,仅剩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以及阿联酋“骑士”飞行表演队,继续登场完成了科目。 而这两支队伍的座驾恰好分别是俄制战机和中国L-15“猎鹰”高级教练机,这场意外的对比,成了中俄战机可靠性最生动的注脚。 “光辉”战机此次坠毁绝非偶然,而是其长期可靠性不足的集中爆发,这款从1983年批准研制到2016年正式服役,耗时33年才定型的战机,早已问题缠身。 2024年3月,一架“光辉”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中,因发动机油泵故障坠毁,当时飞行员侥幸跳伞逃生。 2023年的上一届迪拜航展上,“光辉”的主表演机和备份机接连出现故障,最终直接无缘飞行表演。 就连2025年本届航展开幕首日,静态展示的“光辉”机身下方就持续滴落液体,地勤人员只能用购物袋承接,印度官方辩解是“环境控制系统正常冷凝水”,但航空专家直言,现代战机冷凝水排放有精密设计,这种异常渗漏更可能是国产ECS系统水分离器故障的暴露。 作为一款旨在走向国际市场的战机,却在关键的国际航展上接连掉链子,甚至发生致命坠毁,其设计缺陷、制造工艺的不成熟显而易见,也让外界对印度军工的实力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与“光辉”的狼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L-15“猎鹰”的惊艳表现,阿联酋“骑士”飞行表演队作为该国的“国宝级”团队,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使用意大利教练机,此次换装中国L-15是其首次更换机型,也是中国航空工业有人机装备在海湾地区的开创性突破。 在航展首日,换装L-15后的“骑士”队就率先登场,献上了长达29分钟的精彩特技表演,飞行员们娴熟完成多项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现了这款战机优异的机动性能、敏捷的操控反应和稳定的编队能力。 中国在全球教练机出口市场占据75%的份额,L-15作为高端产品,能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脱颖而出,被“骑士”队选中作为表演机,足以证明其在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上的硬实力。 在“光辉”坠毁的冲击下,“骑士”队依然能按照计划完成表演,既是对L-15战机的绝对信任,也是中国航空制造实力的直接体现。 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的坚持,则彰显了俄制战机的硬核底气,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支使用重型战斗机进行高级特技飞行的表演队,“勇士”队自1991年成立以来,就以惊险刺激的动作闻名世界,其驾驶的苏式战机在实战和表演中都经受了严苛考验。 虽然这支队伍曾在1995年遭遇过3架苏-27撞山的事故,但事后调查显示,事故原因并非战机本身性能问题,而是当时俄罗斯经济困难,战机导航系统被拆卖,加上天气恶劣、指挥员拒绝地面塔台指挥擅自编队入场导致的人祸。 多年来,“勇士”队的表演动作始终保持高难度,比如需要飞行员承受5倍体重过载的涅斯捷罗夫筋斗,最多一次连续翻11个筋斗,还有在800-900公里每小时速度、60-150米超低空完成的加力盘旋,这些动作对战机的结构强度、发动机动力和操控性都是极致考验,连北约将军都曾坦言“不希望在空战中遇上这些飞行员”。 此次在迪拜航展,面对邻国战机坠毁的突发状况,“勇士”队没有丝毫退缩,用流畅的特技表演证明了俄制战机的稳定性能,也展现了俄罗斯飞行员的专业素养和强大心理素质。 其他10支队伍选择取消表演,固然有主办方出于安全考量的安排,但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对自身战机的可靠性缺乏足够信心。 “光辉”的坠毁相当于给所有参展方敲响了警钟,在这种高压氛围下,那些对自己战机性能没十足把握的队伍,选择取消表演规避风险也在情理之中。 而中俄两支队伍的从容登场,恰恰是因为对自己的装备有着日积月累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凭空而来,而是L-15通过多年出口、实战化训练积累的口碑,是俄制战机在数十年军旅生涯中沉淀的底气。 西方军迷的评价一语中的,“光辉”虽然凭借坠毁抢了航展头条,却意外给中俄战机做了一次“反向广告”。 对军工产品而言,性能先进固然重要,但可靠性才是立足之本,尤其是战机这类关乎生命安全的装备,客户在选择时必然会将可靠性放在首位。 中俄战机在此次航展上的表现,用最直观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种在突发事故压力下依然能稳定发挥的表现,比任何华丽的宣传语都更有说服力。 迪拜航展作为连接全球航空市场的重要平台,中东、非洲等地区的采购方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无疑会对中俄战机的可靠性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为两国战机后续的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毕竟在航空领域,一次成功的飞行表演可能只是锦上添花,但一次在压力下的稳定输出,才是真正的实力背书,而中俄战机显然抓住了这次意外的机会,用可靠性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和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