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投降还是继续战斗?泽连斯基其实已经给出答案 当地时间21日晚,泽连斯基就特朗普政府提出的“28点和平计划”向乌克兰人民发表讲话称:“现在,乌克兰可能面临极为艰难的抉择:要么丧失尊严,要么冒着失去关键伙伴的风险。” 泽连斯基的表态,从来都不是什么空喊的口号,而是捏准了乌克兰当下的处境和底气做出的选择,说白了,就算真的失去美国这个“关键伙伴”,他也不可能带着乌克兰低头投降。 先说说泽连斯基反复提的2022年2月24日那个节点,当时乌克兰确实是孤立无援,俄军兵临城下,外界都觉得基辅撑不了几天,但偏偏是乌克兰人民的硬抗,才换来了后续西方的援助,这个逻辑泽连斯基比谁都清楚——要是一开始就认怂,别说美国援助,连欧洲那些国家都不会正眼瞧乌克兰。 到了2025年,乌克兰早就不是三年前那个只能被动挨打的状态了,就拿6月1日那场代号“蛛网”的无人机特种作战来说,乌方筹备了整整18个月,出动117架无人机直奔俄罗斯境内的伊尔库茨克州、摩尔曼斯克州等多个机场。 乌方确认这次行动让俄军损失了41架军用飞机,包括图-95、图-22M3这类战略轰炸机,光装备损失就高达70亿美元,更关键的是,泽连斯基亲口说这是乌克兰独立完成的,没靠任何合作伙伴的帮忙。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就算没了美国的军援,乌克兰已经有能力绕开外部支持,对俄罗斯本土的战略目标发起精准打击,这种自主作战的能力,就是泽连斯基敢硬刚的底气之一。 特朗普政府的“28点和平计划”看着是给了乌克兰选择,实则就是用援助当筹码逼泽连斯基割地,里面那些涉及领土和主权的条款,但凡点个头,乌克兰就等于把自己的国家根基交出去了。 从2022年冲突爆发到2024年底,乌克兰的直接损失已经砸进去1760亿美元,未来十年的重建成本更是高达5240亿美元,差不多是乌克兰2024年GDP的2.8倍,这些损失要是靠割让领土换所谓的“和平”,别说重建,乌克兰连基本的国家运转都撑不下去。 可能有人觉得泽连斯基签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协议,就是向美国低头了,但其实这份协议里写得明明白白,乌克兰境内所有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都攥在自己手里,基金也是50:50的平等管理,没有任何债务负担,说白了泽连斯基是想用资源换重建资金,而不是用主权换援助。 特朗普上台后暂停对乌军援、施压签矿产协议,本以为能拿捏住乌克兰,却没算到泽连斯基早留了后手,就算美国撤了援助,乌克兰还能靠矿产开发的收益支撑战场消耗,不至于被一下子掐断命脉。 再从现实层面说,泽连斯基作为总统,2019年就职时宣誓要捍卫乌克兰的主权和独立,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场面话。 2025年5月25日基辅遭俄军大规模空袭,367架无人机和近70枚导弹砸下来,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这已经是基辅连续第二晚遭袭,但乌方除了展开救援和反击,压根没提过“妥协”两个字。 从2022年到2024年底,乌克兰平民伤亡超过4万人,其中12456人死亡,28382人受伤,这些血的代价不是一份轻飘飘的和平计划就能抹平的。 就算抛开政治层面,乌克兰民间的抵抗情绪也容不得泽连斯基投降,三年来无数家庭因为冲突支离破碎,要是总统真的答应割地求和,别说民众不答应,就连乌克兰议会都不会通过——毕竟这份美乌重建基金协议,议会是以338票赞成的高票数通过的,这背后其实是乌克兰朝野达成的共识:与其丧权辱国换和平,不如咬着牙打下去。 可能有人觉得乌克兰没了美国援助撑不了多久,但其实俄乌战场的态势早就不是一边倒了。 2024年之后俄军虽然重新占据部分优势,但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地区还控制着部分土地,而且无人机这种低成本武器的广泛使用,让乌克兰不用依赖美国的重型装备也能持续反击。 俄军就算占了乌克兰20%的领土,也没法彻底压垮乌克兰的抵抗意志,毕竟从2022年的孤立无援到2025年能主动袭击俄本土机场,乌克兰的作战能力一直在提升。 泽连斯基算得很清楚,投降的话,他就是乌克兰的历史罪人,继续战斗哪怕打得艰难,至少守住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还能在国际上争取欧洲盟友的支持——就算欧洲的援助不如美国大方,但也没人愿意看到俄罗斯在欧洲腹地一家独大。 说到底,泽连斯基的选择从来都不是赌一口气,而是算清了利弊后的必然。 特朗普以为靠暂停援助就能逼乌克兰就范,却忽略了乌克兰这三年来打出来的底气和民族韧性。 就算真的失去美国这个伙伴,乌克兰也不会停下抵抗的脚步,因为从2022年2月24日那天起,“不投降”就已经成了乌克兰的生存逻辑,泽连斯基不过是把这种逻辑摆到了台面上而已。

云中漫步
寄希望于乌克兰人民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不耻克拉斯诺夫同志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