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一位老太太将多年攒下的钱,放在床下纸箱里,等到孙女结婚时,这才找出来交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22 23:06:39

近日,江苏一位老太太将多年攒下的钱,放在床下纸箱里,等到孙女结婚时,这才找出来交给孙女,不料,因时间太长,纸币已经严重发霉,银行工作人员数了6个小时,最终兑换了85万元!网友:这得存了多久啊? 老太太今年78岁,一辈子在农村种地、养猪,手里的每一分钱都带着汗水的味道。孙女从小跟着她长大,祖孙俩感情格外深,老太太早就盘算着,等孙女结婚时,要给她一份“沉甸甸”的嫁妆。“城里银行存取钱要排队,我年纪大了跑不动,再说现金放在身边才踏实。”老太太后来跟银行工作人员念叨,从孙女上小学开始,她就把卖粮食、卖生猪的钱,还有子女给的赡养费,都换成百元大钞,用布包好塞进纸箱,再把纸箱压在床下最里面的角落。 这一存就是十几年。老太太怕钱丢了,从来没跟外人提过,甚至没告诉儿子儿媳。平时省吃俭用,买菜专挑打折的,衣服穿了十几年舍不得换,就连看病都尽量扛着,就想着多给孙女攒点。“孙女喜欢穿红裙子,结婚那天肯定要穿得漂漂亮亮的,还要给她攒够买房的首付。”老太太总这样跟邻居念叨,眼里满是对孙女的期盼。 孙女订婚那天,老太太颤巍巍地从床下拖出纸箱,打开的瞬间,一家人都愣住了。纸币被一层厚厚的霉斑覆盖,原本鲜红的颜色变得暗淡,一沓沓钞票粘在一起,轻轻一碰就有纸屑掉落。“当时我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奶奶抱着纸箱哭,说自己没用,把钱放坏了。”孙女回忆,她捧着粘在一起的钞票,又心疼又感动,赶紧联系了当地的工商银行。 银行工作人员接到求助后,立刻开辟了专门窗口处理。“这些钞票霉变严重,很多已经粘连成块,只能先放在通风处晾干,再用镊子一张张分离。”负责清点的张经理说,为了不损坏纸币,工作人员戴着薄手套,小心翼翼地剥离粘连的钞票,遇到粘得特别紧的,就用温水轻轻擦拭,再用吹风机低温吹干。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六个工作人员轮流上阵,午饭都是在柜台前匆匆吃的,最终清点出霉变纸币总面额89万元,其中4万元因破损严重无法兑换,实际兑换85万元。 这件事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算过,按老太太的收入水平,这85万元至少要攒十几年,相当于每年攒下五六万,“农村老人攒这么多钱,得省到什么程度啊”;也有人感慨,“这不是钱,是奶奶沉甸甸的爱,比任何贵重礼物都珍贵”;还有网友提醒,“现金长期存放容易霉变、虫蛀,还是存在银行更安全”。 其实,像老太太这样长期存放现金的情况,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不少见。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发布的《城乡居民现金存放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岁以上群体中,有37%的人会选择将部分现金在家中存放,主要原因是“习惯现金支付”“不信任电子支付”“怕银行手续麻烦”。但现金长期存放面临诸多风险,除了霉变、虫蛀,还可能因纸币更新换代导致无法兑换,甚至存在被盗风险。 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霉变、虫蛀的人民币只要能辨别面额,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就可以按全额或半额兑换。但如果纸币破损严重,无法辨别面额,就不能兑换了。“建议大家尽量将大额现金存入银行,尤其是长期不用的资金,既安全又能获得利息。”工作人员提醒,若确实需要在家存放少量现金,应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用密封袋或铁盒装好,避免受潮霉变。 老太太的85万元嫁妆,是老一辈人最朴素的爱。她用十几年的省吃俭用,为孙女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这份爱不掺任何杂质,却重逾千斤。在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了手机扫码付款,但老一辈人对现金的执着,背后藏着的是对生活的谨慎,对亲人的牵挂。 这份跨越十几年的积蓄,不仅是一笔财富,更是一份传承。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要忽略了身边的亲情,那些看似笨拙的付出,往往藏着最真挚的情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