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发生了! 近日,河南一男子吃完饭后,觉得这两天气温低,烧饼不放冰箱也没事,第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2025-11-23 00:05:19

悲剧发生了! 近日,河南一男子吃完饭后,觉得这两天气温低,烧饼不放冰箱也没事,第二天吃的时候也没加热,结果吃完几个小时后,男子突然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治疗,诊断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这位男子姓刘,今年42岁,是工地上的一名钢筋工,平时吃饭向来不讲究,能填饱肚子就行。前一天晚上,他在工地附近的小吃摊买了4个烧饼当晚餐,剩下两个随手放在了厨房的餐桌上。“当时外面刮着风,屋里也挺凉,我寻思这么冷的天,食物放一夜坏不了,”刘师傅后来在病床上回忆,第二天早上赶工期,他拿起剩下的烧饼就着咸菜吃了,没觉得有异味,也没想着要蒸一下或者烤一烤。 吃完刚到工地半小时,刘师傅就开始觉得恶心,接着是剧烈腹痛,额头直冒冷汗。工友们以为他是低血糖,赶紧递上热水和糖块,可他刚喝了两口就呕吐起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说话都没力气了,眼神也涣散,我们赶紧打了120,”工友李大哥说,救护车赶到时,刘师傅已经浑身抽搐,失去了意识,血压低到几乎测不出来。 医院急诊科医生紧急抢救后,给出的诊断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是典型的食源性感染,烧饼存放不当滋生了致病菌,未加热直接食用后,细菌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性感染,再晚来半小时,可能就救不回来了,”主治医生解释,秋冬季节虽然气温降低,但并非所有细菌都会停止繁殖,像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在10℃-20℃的环境中依然能快速生长,尤其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面食,更是细菌滋生的“温床”。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误区,觉得天冷食物不容易变质,其实这是对食品安全的误解。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24年发布的秋冬季节食品安全预警显示,食源性疾病在11月-12月的发病率仅次于夏季,其中因食物存放不当、加热不彻底引发的感染占比高达47%。这些致病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有些毒素即使高温加热也无法完全破坏,一旦摄入,短时间内就可能引发严重感染,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就是其中最危险的情况之一。 刘师傅的妻子赶到医院时,看到丈夫插着呼吸机躺在病床上,当场就哭了。“他就是太节省,也太粗心,平时剩菜剩饭只要没馊就舍不得扔,总说‘以前条件差的时候,食物放几天都能吃’,”她说,这次住院已经花了三万多,后续还要接受抗感染治疗,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下,让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经过一周的治疗,刘师傅的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但仍需要卧床休养,暂时无法复工。 这件事也给小区居民敲响了警钟。社区居委会专门组织了食品安全讲座,邀请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现场讲解。“很多人觉得‘眼不见为净’,其实食物变质初期可能没有异味、没有发霉,但细菌已经超标,”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不同温度下食物的变质速度,数据显示,室温存放超过8小时的面食,细菌数量可能达到初始值的100倍以上。 食品安全从来没有“季节性豁免”,天冷绝不是食物可以随意存放的理由。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习惯,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刘师傅的经历提醒我们,对待入口的食物,必须保持足够的谨慎,存放要规范,食用前一定要彻底加热,不要心存侥幸。 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不容大意。那些我们以为的“小事”,往往藏着最大的风险。希望所有人都能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重视食品安全,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松林中静思的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