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五十六毙命太平洋后,日本人还不相信自己的密码已经被美军破译了,于是他们又试探

历史脑洞 2025-09-28 11:57:03

山本五十六毙命太平洋后,日本人还不相信自己的密码已经被美军破译了,于是他们又试探性的发了一份电报,但狡猾的美国人没有上当。 1943年4月18号,山本五十六,这位策划了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坐着他的专机,在布干维尔岛上空,被美军的P-38战斗机给打了下来。这事儿在当时,对日本来说,不亚于天塌了一半。 这事儿一出,日本海军高层第一个反应不是“有内鬼”,而是“不可能”。他们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纯属偶然。就是美军的战斗机巡逻,正好撞上了。为啥这么自信?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密码——海军暗号书D,也就是美军代号的JN-25,有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迷信。他们觉得,这套密码,凭美国人的脑子,根本破不了。 但话是这么说,心里能不打鼓吗?这“偶然”也太巧了点。就好像你跟朋友约在某个犄角旮旯的馆子吃饭,结果你最不想见的人,带着GPS直接就坐你邻桌了。一次可以说是巧合,但万一呢?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疯狂发芽。于是,在一片“纯属偶然”的官方定论下,一个极其秘密的试探计划,悄悄地启动了。他们要放个饵,看看鱼上不上钩。 这个计划很简单,也很阴险。他们决定,再“泄露”一次高级将领的行程。这次的“诱饵”,是接替山本五十六担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古贺峰一大将。 计划是这样的:用跟山本那次一模一样的JN-25密码,发一份电报,内容是古贺峰一将要乘坐飞机,视察某某前线基地的详细行程。时间、地点、航线,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份电报,就像一封写给美国情报部门的挑战书。潜台词就是:“嘿,上次山本的事,你们到底是蒙的,还是真的能看懂我们的信?有本事,再来一次?” 电报发出去了,整个日本海军高层,估计都竖着耳朵,紧张地等待着太平洋另一头的回音。 那么,问题来了,狡猾的美国人,上当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镜头切到珍珠港。在那里,有一群穿着短袖衬衫,天天跟天书打交道的密码天才。当这份关于古賀峰一的电报被截获并送到他们面前时,办公室里的空气估计都凝固了。 破译,当然是分分钟的事。一个新的,和山本五十六同等级别的猎物,自己送上门了。对于前线的飞行员来说,这又是一个天大的功劳。干掉山本,再干掉古贺,日本海军的指挥系统,基本就瘫痪了。这诱惑,大不大?太大了。 但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情报官埃德温莱顿和他的团队,却从这份电报里,闻到了一股不一样的味道。太完美了,完美得就像一个陷阱。 刚打掉对方的主帅,对方马上就把继任主帅的行程,用同样的方式告诉你。这不合逻辑。战争不是电子游戏,没有这么送人头的。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个测试。 日本人就在对面看着呢。如果你动了,派飞机去拦截了,无论成功与否,都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没错,你们的密码,我们能看懂。” 那后果是什么?日本人会立刻更换密码。美军最大的战略优势——单向透明的战场——将不复存在。为了再击落一个古贺峰一,却永远失去了看透敌人底牌的能力。这笔买卖,血亏。 所以,美国人做出了一个极其高明,也极其“憋屈”的决定:装瞎。 电报?什么电报?我们没收到,不知道,不清楚。 于是,在那一天,古贺峰一的座机,按照电报里的航线,准时起飞。一路上,风平浪浪静,天高云淡。别说P-38战斗机了,连一只美国鸟都没看见。他安全抵达目的地,视察,然后安全返航。 消息传回日本海军司令部,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看吧!我就说上次是偶然!美国人根本就没来,说明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事儿!” 这个结论,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他们用一次精心设计的试探,得出了一个完全错误的答案。然后,他们心满意足地,继续使用着这套已经被扒得底裤都不剩的JN-25密码。 这就像一个被人偷了钥匙的小偷,不相信自己的锁被打开了,于是他当着警察的面,用这把被复制的钥匙,锁上了自己家所有的门窗,然后放心地出门了。 这个故事的杀伤力,比击落山本五十六本身,要大得多。 美国人通过一次“无所作为”,成功地保护了他们最重要的情报来源。正是因为日本人相信了“密码安全”的假象,在后来的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等一系列决定性的战役中,美军才能屡屡提前洞悉日军的作战计划,设下埋伏,最终将日本联合舰队送进了坟墓。

0 阅读:260

评论列表

飞蛇利刃

飞蛇利刃

1
2025-09-28 13:06

和英国的考文垂事件相比,美国佬就是个弟弟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